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研究了亚精胺(Spd)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浚单20(抗旱性较弱)幼苗生长和有机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浚单20受伤害程度较强,但外施Spd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同时也促进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缓解胁迫效果明显优于农大108。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外源Spd可能是通过提高有机渗透物质含量而提高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为多胺作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玉米抗旱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掖单13,检测渗透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结果]渗透胁迫7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农大108;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掖单13在胁迫条件下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并且提高了其在胁迫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能是因为外源Spd处理,促进其合成了一些特异蛋白,在胁迫条件下发挥其特异功能,以确保水分胁迫下各类物质代谢的适应性变化,增强自身的抗旱性。[结论]外源Spd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内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小麦抗旱性的机理,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48,抗旱性较弱;洛麦22,抗旱性较强)为材料,研究了亚精胺对短期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脯氨酸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两个小麦品种幼苗叶片中脯氨酸、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且抗旱性较强的洛麦22增加幅度显著大于抗旱性较弱的豫麦48;脯氨酸代谢关键酶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Δ1-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P5CR)活性增强,且洛麦22的P5CS活性增强幅度大于P5CR。但渗透胁迫处理对两个品种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影响不大。外源亚精胺处理则进一步提高了渗透胁迫下脯氨酸、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P5CS和P5CR活性,且对抗旱性较弱的豫麦48效应较明显,但对两个品种的OAT活性基本没什么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外源亚精胺处理能通过提高脯氨酸合成代谢谷氨酸途径的关键酶P5CS和P5CR的活性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从而提高小麦幼苗的保水性,增强其抗旱性,对抗旱性较弱的小麦品种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4.
B染色体独立存在于物种正常染色体组之外,在形态、数目、行为以及功能等方面与正常的染色体有所不同。从分子结构和生物学效应方面介绍了B染色体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天学  刘怀攀  刘萍 《种子》2005,24(4):53-54,57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麦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绿豆种子活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利于幼苗生长,侧根数、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方法]制备自然(CK)、0、0.5、1.0、1.5、2.0mmol/L SA盐溶液(0.1mol/LNaCl),研究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条件下SA能提高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以1.5mmol/L SA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利用SA提高小麦幼苗抗盐性是可行的,为建立新的抗盐调控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亚精胺浸种对玉米胚芽鞘抗渗透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精胺(spermidine:Spd)浸种后,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胚芽鞘的长度、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ative electrolyte leakage:REL)和鞘内Spd含量的变化.渗透胁迫第4天,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胚芽鞘的REL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其鞘内Spd含量的升幅则明显小于农大108;而农大108胚芽鞘的长度和RWC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掖单13.Spd浸种处理,则明显抑制掖单13在胁迫条件下其胚芽鞘长度、RWC的下降和REL的增加,促进鞘内Spd含量的增加.这些结果表明,Spd浸种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特别是抗旱性较弱的品种)胚芽鞘中Spd的水平,从而增强玉米胚芽鞘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ermidine:Spd)含量与质膜NADPH氧化酶和3种抗氧化酶——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48 h,抗旱性弱的掖单13号幼苗叶片的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而农大108幼苗叶片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了掖单13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也明显抑制了NADPH氧化酶活性的上升.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则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农大108叶片中SOD,CAT和APX活性以及Spd含量的上升,也明显提高了NADPH氧化酶活性.结果还表明,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的Spd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以及促进抗氧化酶活性而降低叶片内的活性氧水平,从而减轻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PX)的影响。[结果]渗透胁迫3d,豫豆24幼苗叶片Spd含量明显上升,豫豆6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上升,还提高了豫豆24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MGBG处理促进豫豆24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其Sp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对豫豆6号影响不大。外源Spd处理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其MDA含量的升高,但对豫豆24影响不大。[结论]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可降低MDA含量,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相似文献   
30.
胡炳义  刘怀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68-3468,3480
为了探讨多胺的功能,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在成熟脱水过程中3种不同形态(游离态,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C;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CC)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fPut的变化不明显,而fSpd和fSpm的水平明显上升.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s)、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AISCC-Spd)的含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fSpd、fSpm、ASCC-PAs、AISCC-Put和AISCC-Spd在大豆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