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 在芥菜型油菜中克隆了DFR基因。在DNA和cDNA中扩增的DFR基因大小分别为 1 612 bp和1 214 bp。该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 开放阅读框为1 158 bp, 预计编码385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量为42 886.0 Da, 推测的等电点为5.54。DFR基因在芥菜型油菜紫叶芥和黑籽近等基因系的叶片、胚和种皮中都表达, 在四川黄籽中只在叶片和胚中表达。DFR基因在四川黄籽种皮中不表达, 导致种皮中花色素和原花色素不能合成, 从而种皮透明, 形成黄籽, 因此DFR基因是油菜种皮颜色形成途径中一个关键基因。本研究为利用该基因与种子、种皮特异启动子构建反义表达载体或RNAi载体, 阐明油菜种皮颜色形成的分子机理和创造黄籽油菜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植物抗逆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高温、低温、高盐等极端条件对植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为了减轻其不利影响,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等分子水平上认识植物抗逆机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抗逆相关基因,改良作物的胁迫抗性。综述了植物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3.
为获得高精确度的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物理图,本研究利用定位在A9染色体上的标记对芥菜型油菜BAC文库进行三维混合PCR筛选,共得到阳性BAC 3200个;构建了由16个重叠群、5个单拷贝组成的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物理图谱。根据最小路径原则挑选代表整个物理图的种子BAC 435个,并进行双末端测序,得到质量良好的序列862条;按照BAC平均插入片段为126 kb,可知所有重叠群累积达52.08 M,覆盖A9染色体的1.37倍。利用BLAST软件(按参数值E1e-10)将种子BAC末端序列比对到白菜和甘蓝型油菜A9染色体假分子上,结果显示该物理图谱分别覆盖了36.4、31.0 Mb的物理距离,相当于全基因组组装长度的93.9%、91.8%;在862条BESs中,分别有702条(81.40%)定位在白菜A9染色体上,646条(74.9%)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9染色体上,表明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同白菜A9染色体同源性高于甘蓝型油菜A9染色体;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同甘蓝型油菜A9染色体,相对白菜A9染色体6413031~7827177、14856710~18458808的位置发生了两处相同的分别长为1.4、3.6 Mb的倒位,白菜和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相对于甘蓝型油菜15676847~16064302的区域存在长为0.98 Mb的插入片段,该区域位于前述的倒位区域,而且与预测但未组装出的甘蓝型油菜着丝粒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44.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构  刘忠松 《作物研究》2011,25(6):554-555,644
湘杂油631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黄籽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黄籽率稳定在90%以上.试验表明,湘杂油631平均产量达2 468.4 kg/h m2,比对照增产13.84%,种子含油量为45.8%,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高3%~5%.介绍了湘杂油631在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5.
对菜油二用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80进行了密度、盖膜、摘薹次数等试验.结果表明,湘杂油780摘薹1次菜籽产量与不摘薹处理和对照湘油15号相近,菜薹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由于摘薹处理菜薹产量平均可达7 500 kg/hm2左右,其单位面积产值比一般只收菜籽的油菜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46.
分子标记技术具有消除环境影响、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精确定位性状基因等优点。回顾了油菜分子标记遗传作图构建、质量性状位点定位、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7.
<正>水产养殖经过一个漫长而炎热的夏季,就要步入夏秋季节转换的9月了,这一时期昼夜温差加大,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喂量达到全年的高峰,对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和摄食较为有利,养殖对象生长迅速。但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面临池塘水质老化、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这些易导致水生动物多种疾病的发生。9月份,要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离和克隆芥菜型油菜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基因的方法,参照拟南芥等植物控制类黄酮合成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有13对引物扩增的17个基因拷贝与参考基因序列相符,这些克隆属于13个已知功能基因,其中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有3个不同的基因拷贝,花色素形成(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基因和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分别有2个不同的基因拷贝,其余引物的扩增只获得一个拷贝。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表明,所克隆的基因拷贝中的DNA结合/转录因子基因(TT2、TT8、TTG2) 、花色素形成基因(PAP)和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TT6),在芸薹属植物中未见报道。【结论】克隆芥菜型油菜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拷贝为阐明油菜种皮颜色形成的遗传调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以四川黄籽自交系和紫叶芥自交系多次杂交形成的F6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运用基因分析技术,构建芥菜型油菜遗传图谱。采用锚定BAC的方法,构建重叠群,最终构建了由16个重叠群共计538个BAC组成的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物理图谱,参考芥菜基因组,估计该物理图谱长度为46.26 Mb,与已发表的白菜、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芥菜型油菜A9染色体均发生了倒位和缺失等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50.
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和叶片颜色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黄籽和紫叶芥为材料,研究了芥菜型油菜种皮和叶片颜色的遗传,结果表明:紫叶芥种皮的黑色对四川黄籽的黄色为显性,种皮颜色是由2对独立基因控制;紫叶芥的紫色叶对四川黄籽的绿色叶为显性,叶片颜色是由1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