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45篇
  13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使用R44直升机,20%阿维.除虫脲300g/hm^2,超低容量喷雾,飞防前,在飞防区域内的片林、林网、村庄四旁设立标准地,调查并记载网幕数及虫株率。飞防后第7天、12天,分别调查标准树上的网幕内幼虫的死亡情况,统计出虫口死亡率。12天后总有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规律 奶牛乳房炎症状为乳房实质、同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损伤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鉴定绵羊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19(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9,CCL19)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和关键转录因子,探究该基因在转录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绵羊CCL19基因5'-侧翼序列1 000 bp,PCR扩增启动子的7个不同长度的截短片段,并连接至pGL3-Basic质粒;将重组质粒与pRL-TK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不同截短片段的相对荧光活性。利用在线预测软件分析和筛选CCL19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pRL-TK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质粒的相对荧光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7个不同长度(pGL3-P、pGL3-P1、pGL3-P2、pGL3-P3、pGL3-P4、pGL3-P5及pGL3-P6)的CCL19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6/-186 bp为CCL19基因启动子核心启动子区域,表明该区域对CCL19基因转录调控有重要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到该区域存在POU5F1(-201/-189 bp)、ZBTB26(-228/-217 bp)、FOXI1(-239/-228 bp)、GLI2(-255/-243 bp)和SP2(-219/-211 bp) 5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并成功构建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析显示,POU5F1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缺失后绵羊CCL19基因转录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FOXI1、ZBTB26、SP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缺失后绵羊CCL19基因转录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试验成功构建CCL19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确定CCL19基因启动子的核心启动子区域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6/-186 bp,并鉴定出转录因子POU5F1结合位点可能是CCL19基因转录的重要调控位点,为下一步研究绵羊CCL19基因在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和淋巴细胞迁移等方面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1家禽日粮中脂肪的特殊功能 家禽对添加脂肪的利用能力受品种、年龄及添加脂肪类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家禽能有效地利用添加脂肪。据研究,含脂肪多的食糜比含脂肪少的食糜通过消化道要慢得多,这实质上是增加了其他养分被消化吸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在苹果树上的危害及其防治刘志勇,刘焕英,姜广祥,周润生(山东省东阿县林业局·2522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棉铃虫是棉花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近年发现,棉铃虫不仅危害棉花等作物,而且也危害苹果。受害后的苹果树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同时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库之一。来自以色列Mount Hermon的野生二粒小麦材料IW3 和IW10对我国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E09表现高抗。对硬粒小麦Langdon与IW3和IW10两个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和F3家系的遗传分析表明,IW3和IW10对小麦白粉菌E09的抗性均受显性单基因控制,暂被命名为MlIW3和MlIW10。采用BSA法和SSR标记分析,筛选到与抗白粉病基因MlIW3和MlIW10连锁的5个SSR标记,这两个基因均位于Xbarc84和Xwmc326之间,顺序为Xbarc84–4.6 cM–MlIW3–1.6 cM–Xwmc326和Xbarc84–6.6 cM–MlIW10–0.6 cM–Xwmc326。根据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和在中国春的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的定位结果,这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被定位在3BL染色体的末端。根据MlIW3和MlIW10的来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推断这两个基因可能是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1或其等位基因或位于同一个基因簇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因精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是图位克隆的基础,小麦功能基因精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依赖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水稻和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基因组序列是小麦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功能基因精细遗传定位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利用小麦、短柄草和水稻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2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明确了pm42基因所在2BS基因组区域与短柄草第1染色体和水稻第3染色体直系同源基因组区域的对应关系,开发出与抗白粉病基因pm42连锁的EST-SSCP (expressed sequence tag-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标记CD452782和BF201235,EST-STS (expressed sequence tag-sequence tagged site)标记CJ674042、EB513371和CV771633,构建了pm42基因EST标记遗传连锁图谱,CJ674042、BF201235、CD452782和CV771633位于pm42近端粒侧,距离pm4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12.0、19.7和25.7 cM;EB513371位于pm42近着丝粒侧,与pm42的遗传距离为14.6 cM。整合原有的作图数据,构建了pm42基因的高密度比较基因组学遗传连锁图谱,pm42被定位于3.3 cM的区间,该区间对应于短柄草66 kb的基因组区域及水稻69 kb的基因组区域。该结果为抗白粉病基因pm42高密度精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分子辅助选择和基因聚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大白菜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BrLTP1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大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B02’可育株(msms)和不育株(Msms)花蕾的基因表达谱,在可育株混合花蕾cDNA中扩增出1条特异条带TDF-25,通过RACE和RT-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脂质转移蛋白,命名为BrLTP1。BrLTP1全长cDNA序列为750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183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BrLTP1蛋白含有典型的脂质转移蛋白N端信号肽,保守的AAI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位点。预测BrLTP1蛋白含有多种修饰性位点,包括1个PKC磷酸化位点,2个N–糖基化位点和10个N–端豆蔻酰基化位点。基因表达模式表明,BrLTP1在两用系不育株花蕾中受到强烈抑制,在可育株的大花蕾、成熟花药以及花瓣中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20.
中国鸵鸟产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鸵鸟养殖的品种科学配制、利用地方饲料资源 ,疾病防治及产品加工 4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鸵鸟产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