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香溪河水质预警、水华防治等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点为香溪河库湾XX06站点,2015年每日1次定点采样,监测指标为氮磷营养盐、叶绿素a浓度、水温、溶解氧、pH、浊度、混合层深度、真光层深度、表底温差、水位及流量等。使用SPSS20.0对环境因子指标和叶绿素a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叶绿素a浓度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全年平均值为14.38μg/L,变化范围为0.36~108.00μg/L。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水平均指示香溪河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浓度春季与水温、pH、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浊度、总氮、真光层深度负相关;夏季与水温、pH、滞留时间、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总氮负相关;秋季与水温、混合层深度正相关,与浊度、真光层深度负相关;冬季与各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比率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过程影响,构建了曝气比率与ODmax、μmax、Cmax的适配曲线。实验设置0%、2%、10%、20%、30%、50%、70%共计7组曝气比率,在1 000 lx光强和20℃条件下,采用BG-11培养基培养小球藻至稳定生长。结果显示,适宜的曝气能促进小球藻生长,其最适曝气比率为20%,过量曝气会抑制小球藻生长;曝气比率(x)与ODmax、Cmax、μmax拟合方程分别为:Omax=170.63x3-231.83x2+84.341x+1.8439(0x50%;R2=0.9850)、Cmax=15.844x3-19.803x2+6.8594x+0.0521(0x50%;R2=0.9285)、μmax=8.1202x3-11.428x2+4.4963x+0.1173(20%x30%;R2=0.8581);50%x70%的关系式有待进一步验证。探究不同曝气比率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可为其优化培养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船闸过鱼技术,利用自制的葛州坝船闸模型装置研究了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红、白、蓝、绿、黄5种光色和光强的选择性。鳙在红、蓝、绿、黄、白色光5个区域中出现的次数比例分别是(68.01±7.09)%、(3.24±2.04)%、(5.70±4.28)%、(7.76±2.19)%和(15.30±2.83)%,鳙表现出偏好红色光。在红色光区域,鳙出现次数比例随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在第60 min时出现最小值(46.17%),整个试验过程变化显著,变化值28.16%;在白色光区域,鳙出现次数比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达28.83%,变化值16.83%;黄、绿色光2个区域鳙出现次数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变化值4.66%;蓝色光区域鳙出现次数比呈上下波动趋势,但总体平稳,变化值为11.35%。鳙对绿色光、黄色光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对红色光表现出正趋光性。鳙平均出现次数比与时间的关系:红色光下,在强光区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暗区变化趋势与强光区相反;绿色光下,只有暗区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其他区域基本不变;蓝色光下,在所有区域均表现出上下波动、整体平稳的变化趋势;黄色光下,在暗区先增大后减小,亮区和强光区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白色光下,在暗区先减小后增大,而强光区先增大后减小,亮区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结合鱼类的集群行为,探究了在流水和静水处理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的光强偏好。实验流速工况设置包括静水和流水(流速为0.1m/s),光强水平设置为0、10、20、40、70、110lx,并依次进行了实验对象的个体(1尾)实验和群体(5尾)实验。结果显示:(1)个体流水处理在不同光照度水平下的吸引率和排斥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个体静水处理20lx和110lx组的光吸引率显著大于40lx和70lx组(P0.05),其他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流速和实验鱼数量下的光吸引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群体流水处理、群体静水处理、个体流水处理、个体静水处理。光排斥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体静水处理、个体流水处理、群体静水处理、群体流水处理。研究表明,一定水流速度能够刺激鲢幼鱼趋流,从而提高光的吸引作用,且群体的趋光性要强于个体;(3)流水处理下,鲢幼鱼的最近邻距离(DNN,群体紧凑程度指标)随光强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集群程度先升高后降低,其中,70lx水平对应的DNN显著高于0lx(F=1.489,P0.05),而静水处理下各光强水平对应的实验鱼DNN无显著性差异(P0.05),集群行为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鲫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鲫(Carassius auratus)在9 ℃、16 ℃、25 ℃、30 ℃四个温度条件下的血液学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鲫血清无机成分中的镁、磷以显著差异在16 ℃时存在最大值,而其他成分变化不显著。在9~25 ℃水温范围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均随水温上升而上升,并在25 ℃时达到最大值,而超过25 ℃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含量均随水温升高而下降。在9~30 ℃水温范围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上升后有下降,在25 ℃时达到最大值。鲫肠道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9~25 ℃阶段升高,25~30 ℃时下降,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在25 ℃时最高;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锦屏拱坝基础变形模量多目标非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变形模量对坝体的安全运行和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高拱坝,需要良好的基础变形模量,但是在一定的荷载运行工况下,并不是意味着基础变形模量越高坝体应力、稳定、变形状况就越好。基于上述观点,利用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方法对锦屏拱坝最优基础变形模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拱坝在最优基础变形模量条件下坝体应力、稳定、变形及基础处理费用等特征值。研究表明:经过基础变形模量的优化,能有效改善坝体应力、位移、稳定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长臀(Cranoglanis bouderiu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是目前北盘江主要放流鱼类,但这2种鱼的放流效果差异较大。由于鱼类的突进游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殖放流的效果,故试验采用自制测试装置,用递增流速法测试了2种鱼的突进游速。结果显示,白甲鱼的突进游速大于长臀,且2种鱼的突进游速均随体长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而相对突进游速则随着体长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和放流效果评估,以及日后北盘江的拦鱼、诱鱼、集鱼船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曲线,为三峡水库水华预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水库调度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三峡水库野外原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针对性设计不同梯度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的生长演替规律室内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关键要素,光照强度0~4 500 lx,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大,但光强超过4 500 lx之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光照强度0~1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光照强度为1 500 lx时,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光照强度1 500~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光强超过4 500 lx,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从制定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方案的角度来看,当光照强度在1 500 lx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最低,此时其群落多样性达到最大,为最佳的调度方案光照参数;(3)浮游植物生物量(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为:y=2×10~(-8)x~3-5×10~(-4)x~2+3.1923x-122.92(R~2=0.93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多样性指数(y)与光照强度(x)的关系式为:y=2×10~(-12)x~3-3×10~(-8)x~2+10~(-4)x+0.3266(R~2=0.554,P0.01),两者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羊口疮病俗称羊口疮,学名羊传染性脓疱,该病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在羔羊3~6月龄易感,多为群发,无季节性,以春夏发病较多,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凡养羊的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1月龄内哺乳羔羊发病严重,病变特征是羔羊齿龈呈菜花状肿大,使面颊突出;继发细菌感染时,口腔发臭;常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流脓性鼻涕.该病影响羊只的采食,使羔羊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造成死亡,给农牧民造成一定的损失.据报道,它还能引起人的感染.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人病羊的带毒羊传人,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