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8篇 | |
综合类 | 71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26篇 |
畜牧兽医 | 69篇 |
园艺 | 10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保障财政资金补贴的农机产品质量稳定,维护购机农户的合法权益,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用上放心农机,江安县农机局于2008年5-6月在全县 相似文献
82.
文蛤养殖密度对主要环境因子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模拟实验条件下,分析研究了文蛤培养区底泥中的硫化物(S^2-)和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以及溶解氧(DO)的含量,结果表明:S^2-和COD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DO持续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S^2-、COD和DO两两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S2-和COD相关系数平均达到0.90(P〈0.01);同时,对三因子几何均值型污染指数分析发现,COD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且当文蛤培养密度超过100只/m^2时,COD和DO污染指数均大幅上升,结合潮滩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认为,滩涂文蛤增养殖密度应控制在100只/m^2以下。 相似文献
83.
84.
85.
鳜鱼养殖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发展迅猛。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养殖环境的恶化,苗种质量的下降等因素,造成鳜鱼病害频发。养殖户为了想保住自身的利益,在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鳜鱼品质下降,甚至体内药物残留超标。曾一度出现:知情者对市场上的鳜鱼不敢购买,对餐桌上的鳜鱼不敢动筷的情况。 相似文献
86.
依据2015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海洲湾10个站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丰度和生物量,并采用Brey经验公式进行大型底栖次级生产力和P/B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3.00 ind·m~(-2),平均生物量2.37[g(AFDM)·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1.50[g(AFDM)·m~(-2)·a~(-1)]和0.63。空间分布上,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为远岸近岸。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在秋季,为2.04[g(AFDM)·m~(-2)·a~(-1)],最低出现在夏季,为1.00[g(AFDM)·m~(-2)·a~(-1)];P/B值最高的是冬季,为0.76,最低的是春季,为0.57。与其它研究调查中江苏近海、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相比,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与之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87.
88.
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不同颜色的淡水养殖珍珠的微结构进行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质优的珍珠其矿物相为文石,未见有方解石或球文石相,不同颜色的珍珠质层文石板片的厚度存在较大差异。质量较好的珍珠中接近珍珠核心区域存在棱柱层,该棱柱层由众多的纤维或条带状文石结晶体聚集而成,其中文石纤维或条带的定向近平行于珍珠层文石板片。此外,首次发现在淡水养殖珍珠的棱柱层中文石纤维与板片结晶体交替出现,同时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淡水养殖珍珠的内部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89.
分别采用减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凯氏定氮法和BCA试剂盒法、硝酸铝-分光光度法以及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ILIC-UPLC-TQ-MS/MS方法,对水葫芦花期不同部位水分和灰分、重金属、粗蛋白、总黄酮类、核苷类、氨基酸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葫芦花期须根、短缩茎、匍匐茎、叶柄、叶片、花序中水分含量分别为93.67%、96.34%、97.13%、96.65%、90.85%、96.03%,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为25.83%、24.24%、26.32%、17.33%、18.64%、17.16%和6.83%、6.19%、7.36%、5.24%、4.97%、4.85%;砷、镉、铅含量之和分别为29.77、14.01、11.67、12.36、140.43、20.85 mg/kg;2种方法测得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79%、7.17%、10.21%、8.29%、17.67%、18.23%,4.64%、3.95%、7.83%、5.14%、13.74%、14.02%;总黄酮类含量分别为2.81%、4.18%、3.38%、3.04%、8.29%、4.17%;总核苷类成分含量分别为0.46%、0.57%、0.64%、0.29%、1.04%、1.52%;总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分别为0.21%、0.25%、0.55%、0.21%、1.44%、1.37%。水葫芦花期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叶片和花序中粗蛋白、总黄酮类、核苷类、氨基酸类成分含量在各部位中最高,具有潜在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本研究结果可为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