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利用45对SSR(简单序列重复)和5对EST (表达序列标签)-STS(序列标签位点)标记对2009-2010年度165份新育成甘蓝型冬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50个标记检测到131个多态性片段,每个标记等位变异数由1至7不等,平均为2.62,多态性比率为95.83%,PIC均值0.519。165份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19 0~0.938 0范围内聚类,平均为0.721 4。全部品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H)0.314 4,Simpson(I)0.470 3。杂交种整体多样性水平要高于常规种,细胞质不育杂交种略高于细胞核不育杂交种。4个生态区域中华东地区所育品种的两种指数最高,分别为0.314 0(H)和0.466 3(I),西北地区最低,为0.271 1(H)和0.405 9(I)。主成分(PCA)以及群体结构分析均显示细胞核不育杂交种与细胞质不育杂交种两种类型间以及中南与西北区域细胞质不育杂交种间存在遗传差异。165份材料群体结构分为8个组。组Ⅰ中质不育杂交种占50%,核不育杂交种和常规种各占近25%。组Ⅱ、Ⅳ、Ⅵ、Ⅶ基本为细胞质不育杂交种,Ⅲ、Ⅴ、Ⅷ三个组以细胞核不育杂交种为主。在细胞质不育杂交种为主的组中,西北区域与中南区域育成品种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细胞核不育类型品种为主的3个组显示出更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巴仁杏冷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设置0、0.1、1.0和5.0 μL/L1-MCP溶液对巴仁杏杏果进行处理,置于0℃条件下冷藏,测定巴仁杏果实冷害率、冷害指数、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1μL/L处理能够较好地降低杏果的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抑制MDA含量的上升;0.1μL/L处理对于保持CAT活性效果较明显;1和5 μL/L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冷藏期间POD活性和PPO的活性,对减轻果实褐变效果较好.[结论]1-MCP处理巴仁杏可以有效降低杏果的冷害情况,而以1μL/L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3.
苦瓜的营养价值与栽培技术崔文海,刘凤兰(集安市农业局)(集安市特产局)苦瓜原产于东印度和中南半岛,南宋时传入我国云南等地,我国南方很早就有栽培,东北地区近几年栽培面积逐渐扩大。苦瓜因其嫩果绿色而略带苦味而得名。其果皮较厚,表面有纵行大小不规则的疣状突...  相似文献   
24.
矿质营养是果树生长发育和品质提高的物质基础。为筛选新疆莎车县巴旦木优良品种及影响果实品质指标的矿质元素因子,以新疆莎车县巴旦木4个主栽品种为试材,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调查分析外观品质及果仁矿质营养元素与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巴旦木含有丰富脂肪和蛋白质,4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脂肪含量具有一定差异,脂肪和蛋白质均以‘纸皮’内含量最高;维生素E含量以‘晚丰’最多;从外观品质形状看,‘浓帕烈’、‘纸皮’虽果实偏小,但其核与果仁均表现出较好性状,‘晚丰’果实最大,核、果仁偏小,‘双软’综合外观形状表现最差;巴旦木仁中各种矿质养分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NKPCaMgFeZnMnCu;N与单果重、还原糖、维生素E含量显著负相关;P、Mg、Mn与核、果仁三径平均值显著相关;K和Cu与果仁重、还原糖显著相关;Ca与核重、还原糖显著相关;Fe、Zn与核重、维生素E显著相关;坚果脂肪含量与各元素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
89份油菜区试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5年度全国冬油菜区试的89份参试品种为材料,运用筛选确定的4对AFLP核心引物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共获得67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27.80%,利用67个多态性片段初步构建了这些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1.00时,89份区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同一单位育成的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近。对不同类型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 结果显示,三系杂种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最高,常规种居中,两系杂交种最低。  相似文献   
26.
以 K9、冰心,红勋3个高酸海棠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ΔOD 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褐变度较高的红勋和冰心2个品种海棠果进行榨汁,采用4种不同护色剂(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 C、偏重亚硫酸钾)对果汁进行护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不同,其中红勋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显示较高,且褐变度与 PPO 活性及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冰心;不同护色处理对2个品种海棠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制汁时对冰心用4 g/L维生素 C、红勋用12 g/kg 的柠檬酸处理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27.
过氧化氢氧化去除生地污染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过氧化氢氧化浸泡法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污染物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温度、时间、浓度对过氧化氢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的影响与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试验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去除生地中3,4-苯并芘含量的去除率可达90%;(2)影响去除效果的因素大小顺序是浓度>温度>时间;(3)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浓度2%,温度37℃,时间为60min。结论:生地的工业使用企业可以采用过氧化氢氧化浸泡法去除生地中的3,4-苯并芘污染物,以保证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8.
低温冻害是生产上制约巴旦木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巴旦木的抗寒特性及对低温的应答机制对于巴旦木引种栽培及其冻害防御技术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巴旦木不同品种的抗寒特性,并从组织器官、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等方面总结了巴旦木抗寒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巴旦木抗寒性研究的局限,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望通过筛选获得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对抗裂角指数较高的10份材料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了三北98、中油112等2个通过了区试并获得审定、具有适合机械化收获性状的油菜新品种,可以直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0.
新疆杏果品质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12个杏品种的品质进行调查,通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比较,筛选出含量较高的7个品种测定其维生素C、总酸、固酸比、果胶、还原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轮台小白杏固酸比、果胶含量较高。赛买提杏的可食率较大,为89.60%,贮藏期长,还原糖含量较低。巴仁杏的单果和杏仁重量也较大,分别为34.60 g和1.04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