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制备成粗酶液。在不同条件下处理粗酶液,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所产纤维素酶酶活最佳温度是50℃,最佳pH值是4.8;在30~50℃,pH4~6范围内有较高的稳定性;Ca2+、Mg2+离子对酶活有激活作用,Mn2+、Zn2+、Pb2+离子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机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羰基化合物代表成分之一,能够与蛋白质发生羰-氨交联反应,生成老年色素荧光物质。本文探讨儿茶素单体成分对MDA应激引起的蛋白质类老年色素荧光物质生成体系的影响,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能显著抑制MDA诱导的蛋白质类老年色素物质生成,且酯型儿茶素活性较强,抑制作用除与直接清除MDA外,还与其结构的亲核性有关。本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儿茶素抑制羰-氨交联反应是其预防和治疗羰基应激相关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的历程,剖析了茶叶深加工领域当前面临的质量安全、品质、成本、效益等问题,概述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体系。同时,介绍了依托技术创新,值得开发的10个颇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最后,就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
乳杆菌乳糖酶的基因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简并引物PCR和TAIL-PCR方法,从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 B164中克隆得到一个乳糖酶基因bg42-164。基因全长2 031 bp,编码676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预测分子量76 kDa,无信号肽序列。将bg42-164连接pET-30a(+)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可检测到乳糖酶活力。SDS-PAGE分析乳糖酶BG42-164的蛋白分子量为76 kDa,使用组氨酸标签亲和层析方法进行蛋白纯化,并对纯化的乳糖酶BG42-164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经50℃处理30 min后,剩余酶活力保留80%以上,pH 6.0时该酶的水解活力最高。牛奶水解试验表明,乳糖酶BG42-164对乳糖的水解效果良好,5 mL牛奶中添加250 U酶蛋白,在50℃条件下2 h乳糖水解率为100%。该酶温度范围宽,乳糖水解效果好,为其在低乳糖奶生产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方法,研究比较了TCA/丙酮沉淀法、改良的Tris-HCl抽提法,以及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3种植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改良的Tris-HCl抽提法较适合于茶树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该改良方法制备的茶树蛋白质样品经双向电泳分离,可获得1117±9.89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蛋白质的等电点集中在pI5~7之间,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5.00~95.00kD之间,背景清晰且蛋白质得率较高,能满足茶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46.
用单孢子接种,分别通过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培养,测定氟对分离自黑茶的6株冠突散囊菌和1株黑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丝生物量,研究氟对各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冠突散囊菌在含氟2 000 mg/L、黑曲霉在含氟1 8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能生长。100 mg/L剂量的氟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抑制率为0.76%~10.24%,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35.71%。随氟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变小,抑制率增大。液体培养中,100 mg/L的氟对冠突散囊菌与黑曲霉菌丝生物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4.47%、80.59%。冠突散囊菌的子囊孢子与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对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两种培养方式表明冠突散囊菌比黑曲霉更耐氟。  相似文献   
47.
为比较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预处理6 h,以60 mJ/cm2的剂量照射细胞,比较细胞生存率和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并对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辐射模型组的HaCaT细胞活性下降了21.61%,细胞损伤严重;与UVB辐射模型组相比,绿茶、红茶提取物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GSH–Px活性(P<0.01),降低LDH活性、MDA含量和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P<0.01),降低由UVB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1),使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6.94%和3.68%;绿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红茶,绿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红茶提取物。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认为绿茶、红茶提取物可以减少由UVB辐射导致的HaCaT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增强和氧自由基的加速清除有关,且绿茶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比红茶提取物的好。  相似文献   
48.
添加剂对红茶发酵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几种添加剂调节红茶发酵进程的酶活性水平,对增进红茶品质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硫酸铜(CuSO_4)和柠檬酸(LM)溶液作为添加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发酵进程PPO活性,发酵结束时与对照相比活性高75%左右。但对POD活性,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PH对发酵进程影响很大。添加胰蛋白酶(TP)和亚油酸(LA),能使PPO活性比对照高一倍和50%以上,因而在发酵叶中有足够高的PPO活性催化多酚类的氧化聚合,对增进红茶品质起积极的作用。四种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红茶中与品质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TF、(茶红素)TR含量,而降低不利于品质的(茶褐素)TB含量。其效果为TP>LA>CuSO_4≈LM。所以均可望作为较理想的增质添加剂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9.
茶叶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亿.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预计到2010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300万,居世界首位.糖尿病病程长,又易诱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当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虽然在降血糖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大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副作用.因此,寻找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糖因子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0.
为了提高速溶绿茶品质,改善产品的溶解性能,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对速溶绿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特别是溶解性方面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的.采用一次浸提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优质速溶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