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384篇
农学   297篇
基础科学   429篇
  159篇
综合类   2156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1534篇
园艺   403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茵陈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蒿属植物精油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茵陈蒿植株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1,1-二苯基-2-二硝基苯肼(DPPH)测定茵陈蒿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6种病原细菌和白色念珠菌、黄瓜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7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及6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其他6种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茵陈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蒿酮(37.59%)、乙酸丁酯(22.75%)和桉叶油醇(11.34%)。茵陈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MIC值为2.5~80 μL/mL,MBC值为5~150 μL/mL;茵陈蒿精油对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效果,EC50为3.371~10.942 μL/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破坏了菌株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容物渗出,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及食品保鲜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正上感即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发生感染的统称。多由于寄生或外来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常继发细菌感染,常年均可发病,但以气候易变的冬、春季多见。男女老幼均可得病,体质虚弱和抵抗力降低者易感。由于病毒有多种,感染一次后所产生的免疫力保持时间较为短暂,且病毒间无交叉免疫,故一年中可多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微生物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微生物肥料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作用,在贵州习水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保得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配施无机肥、RSD法处理的微生物菌剂配施无机肥、单施无机肥和不施肥4个处理对烤烟大田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配施无机肥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缩短大田生育期,其中,保得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配施无机肥处理生育期最短;RSD法处理的微生物菌剂配施无机肥处理烟株黑胫病、黑腐病和赤星病发病率最低,保得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配施无机肥处理炭疽病发病率最低;RSD法处理的微生物菌剂配施无机肥处理在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于其他处理。遵义习水地区,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添加RSD法处理的微生物菌剂,烟株长势较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哈茨木霉防治长春花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哈茨木霉 (Trichodermaharzimum )防治F1代长春花疫病 (Phytophthoranicotiane ) ,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其它农药 ,可有效控制疫病的发展 ,发病率比CK降低 70 95 % ;较强的竞争作用 ,分泌抗生素和酶参与抑菌 ,是哈茨木霉抑制疫菌生长的主要拮抗机制  相似文献   
995.
为盘县烟区烤烟生产选用后备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依据,于2016年3—10月在盘县保田镇、竹海镇和大山镇3个烤烟主栽区以云烟87为对照,进行贵烟8号适应性示范试验,探明贵烟8号在盘县烟区的生态适应性及品质特色。结果表明:贵烟8号打顶株高和采叶片数高于云烟87,重感赤星病,化学成分协调,感官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可用性,经济效益高于云烟87,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贵烟8号对盘县烟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盘县优质烤烟后备品种利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分析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提高棉花产量。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方有机肥处理,通过提高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处理3、处理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为423.50和403.76 kg/667m 2,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比CF处理增产5.81%、0.88%。【结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种植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即每667 m2基施有机肥400 kg,无机复混肥65.39 kg,追施尿素22.35 kg(每667 m2基肥施用有机肥800 kg,无机复混肥49.04 kg,追肥尿素16.76 kg)较为适宜。处理3、处理4模式(20%、40%的化肥减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服务系统中普遍存在农业知识不完整、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该文从农业科技服务知识体系的构建入手,针对系统构建的瓶颈问题,结合系统开发的实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架构、农业知识的表示方法、多参数的证据不确定性推理等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优选秀山灰毡毛忍冬醇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灰毡毛忍冬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重庆秀山灰毡毛忍冬醇提取工艺,并采用UV和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1)以总浸膏得率为指标:10倍醇量、提取2次、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0min;(2)以绿原酸为指标:10倍醇量、提取2次、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45min.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稳定,可为灰毡毛忍冬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大扁杏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易管理的优点,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000.
三种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色谱条件,利用高效液相对天然生长的南方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枝条中的3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总含量的高低依次为:东北红豆杉为0.427 mg·g-1、南方红豆杉为0.396 mg·g-1、中国红豆杉为0.350 mg·g-1;紫杉醇含量的高低依次为:南方红豆杉为0.153 mg·g-1、东北红豆杉为0.142 mg·g-1、中国红豆杉为0.0102mg·g-1.该方法把3种紫杉烷类化合物: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 Ⅲ)、巴卡亭Ⅲ(baccatin Ⅲ)和紫杉醇(Taxol)置于同一色谱条件下检测,以比较不同种类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为红豆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