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个自交系丹340、丹9046、丹598和Mo17组成的6个杂交组合进行了萌芽期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杂交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阻碍了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降低了种子中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也降低了胚乳中的淀粉酶活性.试验表明,不同杂交种在抗旱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抗旱性强的杂交种在水分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贮藏物质的利用效率和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幅度较小.因此认为通过对上述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较好地反映出玉米杂交种萌芽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土壤干旱下玉米叶片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玉米植株叶片在土壤干旱下可迅速大量累积游离脯氮酸,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与叶片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随着叶片水势的降低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减少,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量逐渐增多。干旱下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与品种的抗旱性没有必然的联系.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可能作为植株适应干旱,增强抗旱性的方式之一,对植株的生存适应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不能最终决定品种的抗旱性,不宜直接将之作为鉴定品种抗旱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玉米萌芽期贮藏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胁迫降低了玉米萌芽期淀粉酶活性和贮藏物质利用率,这是水分胁迫降低发芽势、发芽率,抑制玉米种子萌发出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水分胁迫下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在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子在萌发出苗阶段,水分胁迫诱导了POD和CAT活性的升高.但POD与CAT的活性水平与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宜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关义新  林葆  凌碧莹 《作物学报》2000,26(6):806-812
以玉米杂交种3119为试材, 研究了两种光照(400 μ molm-2s-1和200 μ molm-2s-1)和5种供氮水平(0、 7.5、 15、 22.5和30 m mol NO -13/L)对玉米光合和碳、 氮代谢的影响。 强光下植株具有较高的呼吸速率、 较 大的光合潜力和光合速率, 物质生产能力较高, 光合产物更多地分配到根系之中。 同时 强光下植株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关义新  马兴林  凌碧莹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在四种种植密度和四种氮肥水平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增加;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不同基因型对氮营养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低氮土壤上,对7个玉米基因型的氮胁迫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基因型对氮胁迫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缺氮条件下,地上部干重、籽粒产量和吸氮量都呈下降趋势,但敏感基因型下降幅度比迟钝基因型大。耐低氮能力差的品种对氮肥反应敏感。试验鉴定出京科132和农大108不仅耐低氮能力强,而且在缺氮和正常供氮条件下,地上部干重和籽粒产量都较高,是进行玉米耐氮胁迫遗传育种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不同地点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子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吉林梨树、山西寿阳和山东禹城,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中单9409子粒品质的影响.同一种植密度不同地点子粒营养成分差异显著.在3万株/hm2下(接近单株水平),子粒蛋白质含量为梨树点>寿阳点>禹城点,子粒淀粉含量为寿阳点>禹城点>梨树点,子粒油分含量为梨树点>禹城点>寿阳点.子粒蛋白质、淀粉和油分三者总含量(POSC)为寿阳点>梨树点>禹城点.在3万~12万株/hm2范围内,梨树、寿阳和禹城3点随种植密度增加,子粒蛋白质含量分别出现降-升-降、升-平-平和降-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分别出现升-降-升、升-降-升和升-升的趋势,油分含量分别出现降-降-降、降-降-升和降-降的变化趋势.梨树点容重随密度增加稍有增加趋势,寿阳点容重从3万~6万株/hm2,稍有增加,之后随密度增加而下降,而在禹城点密度对子粒容重基本没有影响.这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可因地理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不同,考察玉米子粒品质的种植密度效应时应注意分析其它生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田间种植的高淀粉(郑单19)、高油(通油1号)和普通型(吉单209)春玉米为材料,探讨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第7天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子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含量。郑单19的淀粉含量在子粒灌浆的前期和后期都高于通油1号和吉单209;郑单19的蔗糖含量在前期较低,在后期较高,吉单209和通油1号的蔗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前期郑单19的葡萄糖含量高于其它两个杂交种,果糖含量显著高于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前期和中期郑单19的果糖含量低于其它两个杂交种。结果表明,在子粒灌浆前期果糖的转化是淀粉积累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玉米的综合评价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而对品种综合评价最常用的指标是进行稳定性及丰产性分析。但对上述指标没有进行量化。更没有将丰产性和稳产性统一的综合量化分析。使国家区域试验筛选品种时没有一个量化的可靠的评价依据 ,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试验的公平性。本文对综合量化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 材料和方法2 0 0 2年黄淮地区玉米区域试验部分材料。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参试 8个品种、12个试点、3个重复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AEMl(Additiveeffectsandmultiplicativeinteraction)分析。2 结果与分析2 .1 品种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