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77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65篇
  97篇
综合类   727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453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武小曼  方红  聂品  昌鸣先 《水产学报》2020,44(9):1525-1538
组蛋白是染色体核小体的重要组分,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基因转录、个体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鱼类组蛋白基因是否存在核苷酸的多态性以及组蛋白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会影响鱼类的抗病力,本实验以斑马鱼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克隆了组蛋白H2A的全长开放阅读框;利用过表达技术、菌落平板计数、感染存活分析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不同变异体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实验发现鱼类组蛋白H2A存在着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100%;而两两H2A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体氨基酸序列之间最多只有3个位点存在差异。通过体内和体外抗菌实验可知,斑马鱼和草鱼组蛋白H2A核苷酸的多态性显著影响H2A的抗菌活性。此外,筛选出的抗菌组蛋白H2A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异体在斑马鱼体内的过表达,不仅具有免疫增强的作用,还能显著增强斑马鱼对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的抗病力。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病作用的组蛋白H2A免疫保护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2.
陈祥  先旭东  包兵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9):173-174,112
针对我国园林有机废弃物的量越来越大及目前填埋或焚烧的处置方式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现状,介绍园林有机废弃物堆肥、绿地覆盖和产品开发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提出我国园林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待解决的问题,为园林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草原工程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草原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形成的人工再塑地貌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土流失特点,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以快速恢复工程侵蚀区受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组合配置试验,研究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人工再塑地貌平台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的措施配置灌木保存率为85.4%,草本植物盖度76%,土壤风蚀量比其他样区减少30%~85%;边坡植被恢复采用“栽植灌木+种草”模式和“生物笆+灌木”模式植物盖度达60%以上,抗蚀保土能力较强;通过秩和比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生态袋+种草”和“栽植灌木+种草”两种模式在治理投资成本与水土保持效益方面结合较好,水土流失防控效果明显,可在草原工程侵蚀区人工再塑地貌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中优先应用。  相似文献   
54.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典型县——安塞县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从县域尺度上分析评价了黄土高原区退耕还林前后土壤侵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1999年相比较,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在空间上发生明显改变,总体上,土壤侵蚀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极强烈侵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3.73%),主要向强烈转移,占10.45%;中度侵蚀由35.92%增加到59.98%,主要由强烈侵蚀转移而来,占27.08%;微度和轻度变化较小。土壤侵蚀既有增强区域也有减弱区域,总体趋势以减弱为主。侵蚀加强区域主要是由中度和强烈向强烈、极强烈和剧烈转移,转移面积较小;发生增强的区域主要是以草地覆盖为主;其次是原耕地,退耕还林后转化为林地和草地,部分地区出现裸露斑块,呈现部分小面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侵蚀减弱区域主要是极强烈、剧烈向中度、强烈等转移;转移面积主要发生区域沟壑区低盖度草地、沟道以及河道边缘裸地。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荒山林草覆盖度增加,林草植被对降水进行截留下渗,缓减洪峰流量,减少降雨洪峰对沟道和河道侧冲刷,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11年后,土壤侵蚀以强度侵蚀为主(46.47%)转中度侵蚀为主(59.98%),全县平均土壤侵蚀由1998年的9 780t/(km~2·a)转为2010年的5 460t/(km~2·a),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量1 274万t。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于安塞县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对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6.
土地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阐述土地资源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今后发展的若干建议:(1)建立统一的标准及规范,达到信息共享与交流。(2)在土地动态评价方面,要以主题数据库和地理信息为核心,运用多集成技术为数据的动态更新、决策支持提供更合理的判断,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3)在数据组织方面,应运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面向对象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以满足数据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便于数据共享和并行处理。  相似文献   
57.
选择12种我国不同产地的大米,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方便米饭感官品质与大米主要化学成分及蒸煮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原料大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米饭的蒸煮性质对方便米饭感官品质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感官评定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胶稠度也都与感官评定有不同显著程度的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较低,含水量适中的大米生产的方便米饭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58.
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顺气穴插枝疗法治疗牛瘤胃臌气病16例,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9.
水平梯田减蚀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由于坡地修梯田改变了原有小地形,使土地具有更强的减蚀能力。径流小区试验表明,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的减蚀效益达到92%~100%。  相似文献   
60.
设施环境内气象因子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作物是在气象因子和其他环境因子综合作用下生长的。但是过去使用的控制方式较难把两个以上的环境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合理地调控。本试验用微型计算机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环境的综合控制的问题,初步获得成功。研究中以黄瓜作为作物材料,以汇编语言作为程序语言,根据以日照为基准进行变温管理的控制方案,用价格低廉的CMC—80双板机实现了自然光照人工气候箱中温度、湿度、CO_2浓度的随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