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3篇
  16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陆地长绒棉是山东金山棉业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制成功的早熟高产抗虫棉新品种,通过在我区2年的推广种植表明,该品种表现出高产、抗病、品质好等优点。1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纤维长、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比普通棉花早熟20天以上。幼苗长势粗壮、稳健,根系发达,果  相似文献   
412.
利用套式PCR扩增在病毒(CAV)687bp片段,分别以HaeⅢ,HinfⅠ和HpaⅡ酶切,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该技术对我国山东分离株的分析表明,SJ1和SJ2与日本的TK5803株和瑞典的1/80和1/91株相同,应属于Tcdd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多态性(RFLP)分类方法中的第2组。  相似文献   
413.
通过对贵州农村商品生产怀流通现状和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贵州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一体化有利于利用农村优势膛产品规模优势的形成,是连接分散农户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重要途径。一体人的实现必须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是组织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农业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以及构建其组织形式葙应的政策措  相似文献   
414.
[目的]用海藻酸钠(SA)和银纳米粒子(AgNPs)制备复合保鲜涂膜,探究海藻酸钠—银纳米粒子(SA-Ag-NP)复合涂膜在香蕉贮藏期的保鲜效果,以期为香蕉货架期生理品质劣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方法]以涂覆SA涂膜(SA组)和不进行涂膜处理(CF组)的香蕉为对照组、涂覆SA-AgNP涂膜的香蕉为试验组,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SA和SA-AgNP涂膜的微观结构并测定其力学性质;在香蕉贮藏期(1~9 d)内通过感官评定及对香蕉失重率、可溶性总糖、丙二醛(MDA)、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等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涂膜对室温下香蕉的保鲜效果.[结果]AFM结果显示,SA-AgNP涂膜孔洞宽度约为400 nm,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且弹性大于SA涂膜.通过外观变化观察到SA-Ag-NP保鲜涂膜能延缓香蕉的成熟并预防病变发生,以及有效延缓香蕉失重率、可溶性总糖和MDA含量的上升,延缓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下降.贮藏9 d后,SA-AgNP涂膜保鲜处理的香蕉与CF和SA组相比,失重率分别减少3.0%和0.5%(绝对值),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减少13.4%和3.4%;MAD含量为11.38μmol/g,较CF组显著减少25.1%(P<0.05,下同);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39和0.032 mg/g,较CF和SA组显著增加18.2%、39.1%和8.3%、77.8%.[结论]SA-AgNP复合涂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可用于香蕉的保鲜贮藏,延长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415.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持续玉米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秸秆不还田(T0)为对照,设3000 kg/hm2(T1)、6000 kg/hm2(T2)、9000 kg/hm2(T3)、12000 kg/hm2(T4)4个秸秆还田量.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指纹图谱的方法,研究了连续6年玉米秸秆还田管...  相似文献   
416.
基于分水岭算法的道路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可靠的道路识别是智能车辆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介绍了一种基于特征的道路识别方法.该方法以分水岭算法为基础,根据图像的区域特征,首先定义道路和背景的极小值点,然后逐步扩展两者的集水盆,最后寻找道路和背景之间的分水岭,实现道路识别.通过对单幅图像和视频的实验,测试了算法的性能.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条件下,该算法的速度和效果都能满足道路识别要求.  相似文献   
417.
人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Beckman865型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了光量子流密度、光质和温度对人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①人参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范围在1.5-5.0μmolCO#-2m#+(-2)s#+(-1)之间。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在5-20μEm#+(-2)s#+(-1)和120-480μEm#+(-2)s#+(-1)之间。强光下生长的叶片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净光合速率;②光量子流密度较低时,在无色膜、红色膜和橙色膜下人参叶片表观量子产额、净光合速率大于在黄色膜和绿色膜下,其中以在蓝色膜和紫色膜下最高。各种色膜饱和光量子流密度下的净光合速率趋向一致;③人参叶片净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在1-4℃之间,最高温度在33-42℃之间,最适温度为15-25℃。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和最适温度受生长期间温度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8.
北京油鸡cDNA文库的构建及purH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北京油鸡肝脏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未扩增文库滴度为1.96×106pfu·mL-1,文库重组率为92.8%,插入片段长度为1.23 kb,扩增文库滴度为1.64×1010pfu·mL-1.设计purH基因保守引物对该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北京油鸡purH基因(GenBank登录号:EU334506),将purH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定向插入pEGFP-N3,构建带有GFP报告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EGFP-N3-purH,将其导入北京油鸡体外培养细胞中.转染后24、48和72 h,pEGFP-N3-purH转染率为10.3%~53.2%,绿色荧光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随表达量的增加,绿色荧光在细胞核中聚集成团块状或颗粒状.结果表明,构建的北京油鸡肝脏组织cDNA文库符合建库要求.  相似文献   
419.
SAUR(small auxin-up RNA)为早期生长素应答重要基因家族之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瓜SAUR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地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基因复制关系、基因组织表达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甜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6个SAUR基因,在1号、11号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数目较多。通过最大似然法对甜瓜、拟南芥、西瓜、黄瓜SAUR家族基因蛋白氨基酸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划分成5个类群,甜瓜与拟南芥的SAUR基因在进化树上更倾向于分布在不同的分支上,而与西瓜、黄瓜的SAUR基因在进化树上更倾向于聚在一起。共鉴定到6个串联重复事件以及11个片段复制基因对;甜瓜SAUR家族基因中有13个基因在6个物种中均可形成基因对。顺式作用元件预测鉴定到8个与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10个与植物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8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甜瓜SAUR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在甜瓜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20.
探究湟水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将有利于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究2000—2020年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对流域内植被空间分异及变化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流域植被NDVI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003 8/a,其中湟水沿岸及下游部分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同时新兴城镇与"引大济湟"工程区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2)整个流域内,气温和高程是影响植被NDVI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高程、土壤和植被类型是影响植被NDVI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3)各驱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素,呈现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的情况,气温与地貌交互作用解释力最高,达到71.6%,对植被NDVI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4)流域植被NDVI空间分异及变化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且自然因素的影响起主导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与地区生态工程逐步落实,流域植被覆盖情况正在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