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3篇
  16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1.
【目的】探明断根分层施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早春机械追施化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不追施化肥作对照(CK),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断根分层施肥[断根10 cm(A1)、断根15 cm(A2)、断根20 cm(A3),包膜尿素施用量75 kg/hm2(B1)、112.5 kg/hm2(B2)、150 kg/hm2(B3)]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累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拔节期至灌浆期的小麦地上部干重随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均以断根深度为10cm,施用包膜尿素112.5 kg/hm2的处理(A1B2)最高,分别为3.5 g、14.4 g、28.0 g和47.4 g;各施肥处理冬小麦的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小麦开花后14 d达最大值,以A1B2最高,为43.3 mg/g DW;净光合速率随时间呈逐渐降低趋势,在小麦开花后,平均净光合速率以A1B2最高,达25.44 μmol/(m2·s);断根施肥处理均减少小麦的单位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以A1B2最高,较CK高9.46%。【结论】采用断根深度10 cm、包膜尿素112.5 kg/hm2的小麦产量增幅最大,较CK增产9.46%,可大面积推广;小麦断根分层施肥智能精密控制装备具有操作方便、省工省时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适于当前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12.
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高变区和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分别测定了5种施肥处理(常量化肥,NPK;化肥减量,NPKR;化肥减量配施秸秆,NPKRS;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NPKRO;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NPKROS)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构建可视化分子生态网络,并针对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进行相关性网络分析,探究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及有机质相关性网络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显著提高了土壤SOM含量。与NPK处理相比,在细菌分子生态网络中,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处理均增加了网络节点数和边数,降低了平均路径长度;在真菌分子生态网络中,NPKR处理提高了网络节点数和边数;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平均路径长度,降低了平均聚类系数;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处理下与土壤SOM含量显著正相关的细菌菌群占比增加,真菌菌群占比降低。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能提高细菌分子生态网络规模和物种间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效率。化肥减量能提高真菌分子生态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替代...  相似文献   
413.
织纹螺及其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织纹螺,俗称麦螺、白螺、割香螺、海丝螺或者甲锥螺,属软体动物肉食螺类,成熟个体的体长一般在1cm~2cm左右,大型织纹螺体长有时可以达到3cm以上。织纹螺贝壳呈长卵圆形或尖圆锥形,螺层约5层~8层,各螺层上常有纵肋条,在体螺层的纵肋之间具有细的横肋纹形成布纹状。  相似文献   
414.
研究了美国斑点叉尾生物学特性、盐碱地池塘养殖、饵料配制、与家鱼混养等技术。在20亩池塘中,平均亩产成鱼505.8kg,其中烟357.6kg,平均规格0.44kg/尾,平均增长60倍以上,每亩纯利3034.了6元。1994年专家鉴定认为,产量、效益、增长速度均达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15.
湖南读者刘力来信问:在市场上选购花木怎样才能知道哪些花木是好的,哪些花木是坏的?现请武汉市陈显修同志解答在市场上购买花木主要应注意买回去后是否能够成活。常绿的花木如米兰、九里香、柑桔类、松柏类、杜鹃、茶花等,如果根部不带土球,很难成活,故不能买;带土球的则土球较大者为好,如花苗高30厘米,土球直径要在10厘米以上,土球过小、松散或用稻草包的假土球都不要买。随带的上球应不板结  相似文献   
416.
利用阿城紫皮分蘖洋葱进行茎尖培养脱毒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诱芽培养基为 MS+NAA0 .1mg/L+BA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2 MS+NAA0 .0 1mg/L+IBA1.5 m g/L+PP3330 .1mg/L。以上各培养基均加蔗糖 30 g/kg、琼脂 8g/kg、p H值调至 5 .7~ 5 .8。试验还就外植体的大小、鳞茎热处理对脱毒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细胞学观察表明 ,该途径保持了原材料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17.
陆地长绒棉是山东金山棉业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制成功的早熟高产抗虫棉新品种,通过在我区2年的推广种植表明,该品种表现出高产、抗病、品质好等优点。1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纤维长、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比普通棉花早熟20天以上。幼苗长势粗壮、稳健,根系发达,果  相似文献   
418.
骡鸭生长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畜禽生长曲线的分析和拟合是研究畜禽生长发育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生长曲线可用于判别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模式,还可以与动物摄食量的数据结合,用于预测动物各生长期的体质量、生长率、饲料消耗量、饲料转化率,研究营养、温度等多种因素对生长的影响等.在家禽生长曲线研究方面国外已经有不少报道,但对鸭的生长曲线的研究国内报道很少见,骡鸭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现根据不同杂交组合的骡鸭的生长数据,采用3种生长曲线模型--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 Bertalanff模型对不同杂交组合骡鸭的生长进行拟合分析,寻找出最适拟合骡鸭的生长曲线用于骡鸭生长发育预测,为骡鸭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提高骡鸭饲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19.
SAUR(small auxin-up RNA)为早期生长素应答重要基因家族之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甜瓜SAUR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地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基因复制关系、基因组织表达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甜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6个SAUR基因,在1号、11号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数目较多。通过最大似然法对甜瓜、拟南芥、西瓜、黄瓜SAUR家族基因蛋白氨基酸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划分成5个类群,甜瓜与拟南芥的SAUR基因在进化树上更倾向于分布在不同的分支上,而与西瓜、黄瓜的SAUR基因在进化树上更倾向于聚在一起。共鉴定到6个串联重复事件以及11个片段复制基因对;甜瓜SAUR家族基因中有13个基因在6个物种中均可形成基因对。顺式作用元件预测鉴定到8个与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10个与植物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8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甜瓜SAUR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在甜瓜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20.
探究湟水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将有利于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究2000—2020年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对流域内植被空间分异及变化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流域植被NDVI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003 8/a,其中湟水沿岸及下游部分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同时新兴城镇与"引大济湟"工程区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2)整个流域内,气温和高程是影响植被NDVI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高程、土壤和植被类型是影响植被NDVI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3)各驱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解释力均高于单因素,呈现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的情况,气温与地貌交互作用解释力最高,达到71.6%,对植被NDVI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4)流域植被NDVI空间分异及变化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且自然因素的影响起主导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与地区生态工程逐步落实,流域植被覆盖情况正在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