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早籼稻中早39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籼稻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纯化肥比较,基肥增施沼液,可以提高早籼稻的分蘖率、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延迟,无效分蘖增加,株高增加,结实率降低,谷草比降低,产量提高 9.7%;基肥增施腐熟干鸡粪,可以有效提高早籼稻的成穗率、结实率和谷草比,产量提高 15.4%。  相似文献   
22.
以浙江省农科院为例,探讨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模式和途径。将有关模式和途径归纳为: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特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生态宜居建设;以农业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促进乡风文明;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促进乡村善治建设;农业科技特派员以"人、技、钱"三要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内涵不断提升,推进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3.
137Cs-γ射线辐射对早籼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用100,200,250,300,400,500 Gy等6种剂量和250 Gy剂量的137Cs-γ射线辐射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早籼稻品种(系)的种子和糙米.结果表明:低剂量(小于300 Gy)辐射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高剂量(300~500 Gy)辐射对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50 Gy剂量辐射对糙米的发芽力的抑制作用比种子强;不同品种间千粒重、直链淀粉含量种子经250 Gy剂量辐射后发芽力和幼苗生长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俞法明 《中国种业》2020,(12):100-101
浙1702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以浙农82为母本、G09-3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熟期早、株高适中、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米适宜加工和储备等特点,202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5.
辐501是以早籼中间材料Z96-12为母本、Z95-03为父本杂交,F1代干种子经过80Gy60Coγ射线,M6F6代干种子经过300Gy60Coγ射线2次辐照处理,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一个早籼常规品种。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和适应性广等特性,并于2011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6.
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获得早籼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3-2004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每公顷产量7189.5 kg,比对照“嘉育293”增产3.7%,表现株型适中,穗、粒、重兼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抗稻瘟病等特点。2002-2004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平均叶瘟0.8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2.6%;白叶枯病4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2005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浙江省第1个通过空间诱变技术选育成功的早籼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稻区作早籼稻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空间诱变同步改良早籼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为改良水稻品种的抗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浙10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常规高产早籼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年区试平均产量7.43 t/h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24%,全生育期109.4 d,比对照短1.1 d。表现株形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大穗大粒、丰产性好、抗白叶枯病等特点,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28.
浙103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中熟早籼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剑叶短而挺立,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青秆黄熟,中抗稻瘟病,米质较好,产量高等特点.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衢州、温州等同类型生态地区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种植.栽培技术为种子精选与消毒,适时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匀株密植、插足基本苗,合理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防止后期倒伏,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29.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1~200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叶瘟平均级分别为1.4和1.7级,最高级为5.0级;穗瘟平均级分别为1.6和1.3级,最高级为3.0级;抗谱频率分别为70%和60%;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1.4级,最高级为5.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浙10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30.
为获得理想的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本研究以ZC1、中嘉早17、中佳早10号、嘉兴06-6、温814、温922、台早10-02、辐017、Z10-08、中佳早06和NZ07-51为亲本材料,利用顶小穗3粒簇生型常规中籼稻突变体与常规早籼稻有性杂交、后代复交,并经世代选育,育成了12份性状稳定、顶小穗2~5粒簇生的常规早籼稻新种质,再通过叶瘟抗性、生育期、产量、农艺及穗部簇生性状和稻米品质的鉴定,明确各种质的性状特征表现。结果表明,育成的12份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簇生粒率高,生育期和结实率较为理想,其中C1、C8、C9、C10和C11为粘稻,其余为糯稻,C3、C12叶瘟抗性较好,C1、C2、C4、C8、C9和C11千粒重在26.0 g 以上,C1、C5、C6、C7、C9、C10、C11和C12产量较对照增加,其中C10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本研究结果为顶小穗簇生穗性状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