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2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区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区作物生产及土壤培肥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在为期3a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中,设置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谷子秸秆按3000kg·hm-(2低L)、6000kg·hm-(2中M)、9000kg·hm-2(高H)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按4500kg·hm-(2低L)、9000kg·hm-(2中M)、13500kg·hm-(2高H)粉碎还田,对照为秸秆不还田,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各处理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大小为中、高量秸秆还田〉低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同时提高了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重。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在宁南半旱区采用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2.
秸秆还田既可避免秸秆资源堆放浪费,也可防止其大量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秸秆还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旨在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旨在比较盆栽与大田试验条件下不同覆盖材料的土壤调温保湿效果,为选择农业环保型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2014和2015年分别设置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覆盖塑料地膜(DM)、液体地膜(YM)、麻地膜(MM)及秸秆(JM)等4种材料,以不覆盖处理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对玉米生育前期0~20 cm土层土壤的保水保墒效果最好,秸秆覆盖处理次之,麻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玉米出苗至大喇叭口期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29.0%和26.6%。覆盖不同材料的调温作用:2014年盆栽试验玉米拔节期各处理升温效果表现为MMDMJMYMCK,大喇叭口期其降温效果表现为MMJMCKDMYM;2015年大田试验玉米拔节期各处理升温效果表现为CKDMMMYMJM,大喇叭口期其降温效果表现为CKDMMMJMYM。麻地膜覆盖处理促进了玉米前期的生长,比不覆盖处理提前10~11 d进入大喇叭口期,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及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8.3%、27.5%、158.2%和63.5%。  相似文献   
54.
为探索宁南半干旱偏旱区覆膜垄作马铃薯合理的种植密度, 于2015和2016年设置37 500、45 000、52 500、60 000、67 500株 hm -2 5个种植密度, 以当地传统种植密度37 500株 hm -2为对照,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马铃薯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马铃薯生育前期和中期0~100 cm层土壤水分状况, 以45 000和52 500株 hm -2处理土壤贮水量最高, 均显著高于37 500和67 500株 hm -2处理。45 000和52 500株 hm -2处理较其他处理均显著提高马铃薯出苗率, 促进马铃薯生育前期和中期的生长, 而在马铃薯生育后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45 000和52 500株 hm -2处理两年平均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较37 500株 hm -2处理显著提高15.3%和17.6%,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1%和15.0%。通过两年数据拟合函数发现, 在宁南半干旱偏旱区2015年平水年和2016年枯水年, 旱作覆膜垄作马铃薯种植密度为51 187~51 302株 hm -2时, 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块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5.
北方旱作区土壤轮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旱作农业土壤耕作技术力求纳秋水、抗春旱,但长期单一的耕作措施使中国北方旱作区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水分和养分无效损失加重,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合理组合土壤耕作措施,建立适宜的翻、松、免等轮耕技术体系对于旱作农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刻理解土壤轮耕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评析轮耕技术的土壤水肥效应及与作物的响应,阐述土壤轮耕的研究性状、轮耕技术与配套机具,同时就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轮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采用沃特和微生物2种不同保水剂,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2kg/667 m2、4kg/667 m2、6kg/667m2)对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施微生物保水剂处理植株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均高于施沃特保水剂处理,其中施用微生物保水剂4kg/667 m2和6kg/667m2各器官氮、磷、钾质量分数最高,均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施用保水剂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其中施沃特保水剂4kg/667m2对马铃薯增产和提高商品薯率效果最佳,较不施保水剂处理显著提高34.6%和15.2%。  相似文献   
57.
基于2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了解析宁夏扬黄灌区连续施氮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土壤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连续施用不同纯氮量(0、150、300和450 kg hm–2)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和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在玉米播后50~170d促进秸秆腐解,以施氮300kghm–2处理最为显著,平均秸秆累积腐解率与腐解速率分别较不施氮肥(对照)处理提高25.6%和20.3%;施氮可促进秸秆养分释放,其各养分元素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使0~40 cm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以施氮300~450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氮可提高玉米播后20d土壤温度和播后80~170d土壤贮水量,均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改善0~40 cm层土壤肥力,以施氮300 kg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