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晋绿豆6号(原名汾绿豆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绛县绿豆为母本,汾阳当地农家品种灰骨绿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按照育种目标,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抗旱、耐瘠、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及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绿豆新品种。2008年8月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组织杂粮及其它作物专业组委员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进行了田间鉴定验收,于2009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晋绿豆6号"。 相似文献
12.
13.
14.
麦茬绿豆节本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绿豆6号'是一个抗性强,丰产性好,生育期相对较短的绿豆新品种.2009年利用麦收后土地空闲,北方夏季雨水充沛的特点进行麦茬复播试验.依靠降雨,无灌溉,大群体、免间苗技术是试验研究的特点,通过产量等综合性状的考量了绿豆的北方麦茬复播生产力,结果平均每亩实际收益517.3元,麦茬复播绿豆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汾豌豆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JW-16作母本,JW-8作父本经有性杂交后多年定向选育而成的豌豆新品种。该品种在连续2010~2011年2年生产试验中均居产量试验的第1位,2年平均产量2 663 kg/hm2。经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检测其粗蛋白(干基)25.41%,粗脂肪(干基)2.45%,粗淀粉(干基)38.57%。2012年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后正式定名为汾豌豆1号。该品种通过播前预冷冻、有性杂交,后代耐热性选择及栽培管护等耐热驯化技术成为一个冬性特征弱化的豌豆新品种,适宜山西省北中部及同纬度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16.
17.
播期密度互作对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晋西生态区连作地春播红小豆栽培技术,以红小豆新品种汾小豆2号为材料,采用3个播期(主区)和5个密度(副区)的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连作红小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下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红小豆株高呈增加趋势,而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均呈减少趋势,荚长和荚宽变化不大且没有规律。随着播期推迟,红小豆株高、茎粗、主茎分枝、主茎节数和荚长均以5月29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同播期下,随着密度增加红小豆产量构成因素除5月14日播种处理的百粒重外,其余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降低趋势。红小豆单株荚数、荚粒数、单株产量、百粒重均以5月2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且单株荚数、荚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播期处理。各作用因子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播期×密度(F=2.304)>播期(F=0.93)>密度(F=0.51)。利用播期X1、密度X2与产量Y的回归方程:Y=16 575.6X1-74.9X2-1 504.1X12-1.6X<...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