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88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9篇 |
农学 | 280篇 |
基础科学 | 488篇 |
254篇 | |
综合类 | 1990篇 |
农作物 | 181篇 |
水产渔业 | 166篇 |
畜牧兽医 | 1206篇 |
园艺 | 421篇 |
植物保护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92篇 |
2021年 | 178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200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269篇 |
2011年 | 278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235篇 |
2008年 | 206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78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4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夏秋季节高温,干旱,暴雨是影响华北地区蔬菜供应形成淡季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高温影响蔬菜作物花芽分化,影响果实着色,易生畸形果和日烧病等。通过选用耐热品种,遮阳设施栽培,进行间作套种,利用山区冷凉气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本区夏秋淡季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992.
993.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RFP标记转化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已成为我国黄瓜生产上的重要新流行病害,目前尚缺乏抗性品种,病原菌侵染机制及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楚。为了开展多主棒孢的病原学研究,本试验采用农杆菌基因介导技术(ATMT),获得了红色荧光蛋白(RFP)标记的多主棒孢转化株,转化株在PDA培养基转接6次后仍能在菌丝和分生孢子上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生物学测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转化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995.
澄海大芥蓝以其薹心粗大、肉质爽脆、风味佳而倍受欢迎.大芥蓝是广东地区的的通俗叫法,因该芥蓝的主薹比普通的芥蓝粗大得多,一般不采收侧薹而得名.广东省各地种子商前后推出了不少品种,如杂优大心芥蓝、澄海四季大种芥蓝等,其品种特性相近,以中筷芥蓝为例,该品种株高30 cm,开展度25 cm,叶卵形,叶面微皱,蜡粉少,薹柱粗大(3~4 cm),主薹节间较疏(4~5 cm),薹叶长卵形,花白色,主薹重为150~350 g,每667 m2产量1 300~2 000 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6.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7.
998.
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6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6种药剂的抗性背景,发现它们对啶酰菌胺具有不同水平的抗性。同时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了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对具有低等抗性的2株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49%和53.04%,对3株高等抗性的灰葡萄孢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16%、51.67%和32.24%。说明灰葡萄孢的抗性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啶酰菌胺的杀菌活性。2013年和2014年的田间试验中,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施药量为375g·(667m2)-1时,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和90.39%。在施药量为300g·(667m2)-1时,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综上所述,现阶段啶酰菌胺对黄瓜灰霉病仍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九十五) 南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瓜、笋瓜、西葫芦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的主要栽培种。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1年世界范围内肉用南瓜(区别于籽用南瓜)的收获面积达到177.46万hm2(2661.9万亩),总产量2425.68万t。我国是南瓜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其播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南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