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01.
猪精液冷冻与常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冷冻保存和常温((17±0.5)℃)保存后猪精子活率、活力和顶体完整率,比较了猪精液冷冻稀释液中2种甘油含量细管法的快速冷冻效果,以及不同解冻温度对冷冻精液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法、FDA-PI双重染色法与Giemsa染色方法检测精子的活率、活力和顶体完整率。结果显示:3%(体积分数,下同)甘油冷冻解冻后精液的活率、活力(38.54%、52.24%)显著(P<0.05)高于2%甘油组(15.63%、28.22%),但3%甘油组顶体完整率(11.55%)显著(P<0.05)低于2%甘油组(21.71%)。38℃水浴解冻后的精子在39℃培养箱中4 h内活率高于0.3,而50℃水浴解冻后1 h后的活率低于0.3。精液稀释液Anderohep和BTS在常温((17±0.5)℃)保存新鲜猪精子的活率与顶体完整率上效果相似,保存3 d内精子活率达0.6以上,保存6 d内精子活率为0.3以上。结果表明,使用3%甘油冷冻保存及2种常温保存稀释液均可以较好地保存精子。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吉林省水稻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依据产量(y,kg/hm2)与施磷量(x,kg/hm2)关系建立线性加平台方程得出最高产量的施磷量为106.7 kg/hm2,产量为10 687 kg/hm2。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和磷素的积累和分配趋势一致,P120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素于抽穗期后均为最大。施磷可显著提高茎鞘中磷素的转运量,P120处理茎鞘和叶片磷转运量、转运率、籽粒贡献率均为最大。水稻的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利用效率、磷肥当季回收率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综合产量与效益、养分吸收及磷肥利用效率等因素,采用最佳经济磷肥用量134.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3.
优质玉米喜肥特性与施肥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和高蛋白玉米对氮磷钾的敏感顺序均为氮>钾>磷。在目前的肥料施用量及玉米和肥料价格情况下,高油玉米氮磷钾配施获得的经济效益为341元/hm2,磷钾配施的经济效益为120元/hm2,氮钾配施和氮磷配施的效益均为负值;高淀粉玉米施肥效益为负值;高蛋白玉米氮磷钾配施可获得609元/hm2的效益。氮磷配施、氮钾配施及磷钾配施的效益均为负值。氮磷钾配施对高蛋白玉米的增产效益最大,对高淀粉玉米的增产效益最小。  相似文献   
104.
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对普通玉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高油玉米品种与5个普通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授粉,研究高油玉米对普通玉米的花粉直感效应。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增加了普通玉米的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改变了淀粉含量。与通油1号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产量均增加,增加幅度最高的是吉单180,其经济效益也最大。与四油199玉米杂交的5个普通玉米,除吉单180外,产量均降低,经济效益最高的是吉单180。由此可见,高油玉米通油1号比四油199更适合与普通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而吉单180是与高油玉米进行花粉直感效应最为合适的普通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05.
为了鉴定筛选出适宜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小豆新品系。以京农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7个小豆新品系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籽粒产量、抗逆性和抗病性等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生长习性均为直立型,生育期122~129 d;均为中晚熟品系;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中抗病毒病和叶斑病。其中ZKS小豆7株高85 cm、主茎分枝数4.6个、主茎节数14.2个、单株荚数61.7个、荚长17.7 cm、荚粒数9.8个、百粒重19.5 g,折合平均产量3 5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6.53%,田间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病毒病、叶斑病、适应性好。ZKS小豆4株高80 cm、主茎分枝数4.4个、主茎节数13.8个、单株荚数58.8个、荚长16.9 cm、荚粒数9.3个、百粒重18.3 g,折合平均产量 3 400.00 kg/ hm2,较对照品种京农6号增产2.51%,抗旱性、抗倒伏性强,高抗白粉病、叶斑病,中抗病毒病,适应性较好。ZKS小豆7和ZKS小豆4可以在陇中半干旱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水稻氮肥过量施用和移栽密度过低的问题,研究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东北寒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2020年在吉林省前郭县红光农场进行田间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移栽密度1.80×105穴·hm-2(N0)、传统施氮(氮肥用量235 kg·hm-2)+移栽密度1.80×105穴·hm-2(FP)、较传统施氮减量20%(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5穴·hm-2(SNHD1)、较传统施氮减量20%(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3.00×105穴·hm-2(SNHD2)。对水稻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SNHD1和SNHD2处理相较于FP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SNHD1处理水稻产量增幅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增幅为7.8%。减氮增密提高了水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占总生育期积累量的比例,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SNHD1和SNHD2处理较FP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且均为SNHD1处理最高,较FP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0.3、6.2、14.4 kg·kg-1和16.4个百分点。氮素表观平衡结果显示,FP、SNHD1和SNHD2处理两年平均表现为盈余,其中SNHD1处理氮盈余量最低。水稻齐穗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水稻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水稻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的相关性高于齐穗前。综上所述,合理的氮肥用量与移栽密度提高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提高齐穗后积累比例,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综合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东北寒地稻区适宜的水稻栽培模式为氮肥用量188 kg·hm-2、移栽密度2.40×105穴·hm-2。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黑麦的饲用价值,筛选最适种植品种,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的11个小黑麦新品系进行了连续2 a的品比试验,鉴定其田间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差异。结果表明,3297、 5全50鲜草产量分别为68.25、67.05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7.70%、4.81%;干草产量分别为23.55、22.80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5.64%、2.25%;茎叶比分别为1.78、1.87,饲草可利用价值高。综合评价认为,3297、5全50以开花盛期获取鲜干草为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明确控释尿素运筹对松嫩平原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旨在为该区域水稻制定科学合理的控释尿素高效运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吉林省松原市,以水稻品种东稻3为试验材料,在总氮量20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施氮肥对照(N0)、普通尿素农户施用(FP)和优化施用(OPT),以及4个控释尿素基施与普通尿素分蘖肥配施比例处理(CRU40%、CRU60%、CRU80%和CRU100%)。于水稻主要生育时期调查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计算作物氮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状况。【结果】与FP处理相比,4个控释尿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水稻齐穗期至成熟期植株氮积累量、齐穗后植株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和齐穗后氮素积累对籽粒贡献率,以CRU80%处理提升幅度最高;控释尿素各处理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净收益(P<0.05)。4个控释肥处理中,以CRU80%处理产量和净收入最高,2年平均产量比CRU40%、CRU60%和CRU100%处理分别提高8.0...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已连续8年总产量稳定在350亿kg以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省水资源总量相对贫乏,虽然自然降水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季节性干旱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此外,长期重用轻养的生产方式造成耕层土壤结构恶化,水分蓄、保、供能力下降,致使粮食增产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以高效利用自然降水为主,节水补充灌溉为辅”的技术原则,开展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机理和关键技术创新,在半湿润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在半干旱区提出了“蓄水保墒+节水补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7套适于吉林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栽培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