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产大豆钾素需求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吉林省两个不同气候区大豆试验研究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同时还能促进对氮磷的吸收。施用钾肥60 kg/hm2,钾肥利用率最高,并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风沙土玉米钾肥适宜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风沙土上,施用钾肥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K2O 75kg/hm2,相对增产值为23.6%,化肥利用率达31.7%,千粒重和穗粒数最高,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不同类型土壤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吉林省东、中、西不同类型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磷、钾肥施用模式符合二次曲线Y=ax2+bx+c。利用该模式,结合肥料和玉米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土壤上的氮、磷、钾施用效益,即东部冲积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92kg/hm2、P2O556kg/hm2、K2O33kg/hm2;中部黑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133kg/hm2、P2O538kg/hm2、K2O47kg/hm2;西部淡黑钙土玉米最佳施肥量为N59kg/hm2、P2O565kg/hm2、K2O51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推荐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 (Nutrient Expert for Rice,NE) 易于操作,便于推广。通过大量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在东北一季稻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13—2018年在东北水稻主产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开展了115个田间试验,每个试验包括6个处理:1) 基于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 (NE);2) 农民习惯施肥措施处理 (FP);3)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或当地农技部门推荐施肥的处理 (ST);4)~6) 分别为基于NE的不施氮 (N)、不施磷 (P) 和不施钾 (K) 处理,用于计算养分利用率。水稻收获期调查产量,依据肥料成本,计算净效益和肥料利用率。  【结果】  NE、FP和ST处理间的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 (P = 0.185),但以NE处理的产量较高,平均为9068 kg/hm2,与FP和ST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344和196 kg/hm2,其产量差随着NE系统不断优化趋于稳定。虽然NE处理的肥料成本 (TFC) 最高,但其净效益 (GRF) 比FP和ST处理分别高1043和537元/hm2,这部分效益都来自于产量的增量。养分回收率 (RE) 均以NE处理最高,与FP和ST处理相比,氮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3和2.3个百分点,磷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5和3.6个百分点,钾素回收率分别提高了7.3和4.6个百分点。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氮和磷的农学效率 (AE) 分别显著提高2.7 kg/kg (P = 0.022) 和4.1 kg/kg(P = 0.030),3个处理的钾素农学效率无显著差异。肥料偏生产力 (PFP) 的大小与施肥量呈显著负相关,NE和ST处理N的偏生产力显著高于FP处理 (P = 0.004),ST处理磷素偏生产力显著高于NE和FP处理 (P = 0.001),但FP处理钾素偏生产力高于NE和ST处理,并与NE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 = 0.028)。  【结论】  与以常规测土施肥为基础的推荐施肥相比,基于产量反应的养分专家系统 (NE系统) 的推荐施肥量和比例更符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在吉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大田试验中均获得了相同或更高的水稻产量。由于NE系统无论是否进行土壤测试都可用来进行推荐施肥,因而是更加方便和可行的一季稻施肥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 kg/kg和2.3~10.0 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叙述了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作用,阐明了生物有机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简单探讨了生物有机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同土壤有效磷测得值的两个函数方程及其代表吉林省有效磷含量不同土壤的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推荐量;通过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2.1~81.2mg/kg)的白浆土、黑土和淡黑钙土,74个磷肥量级田间校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及其变幅(0~109.5 kg/hm2与10.1~125 kg/hm2);通过上述两项结果运算得出,"应用土测值直接推荐磷肥最佳用量法"的准确程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吻合率高达92%)和精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差值仅仅为-14.7%~15.3%与-13.1%~13.9%)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吉林省水稻合理施用钾肥问题,通过2年(2014—2015)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K2O)量(0,40,80,120,160 kg/hm~2)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将水稻产量(y)和施钾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14.5 kg/hm2和108.1 kg/hm~2。施钾可增加水稻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促进抽穗期水稻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其中施钾量为40~120 kg/hm~2时,抽穗期的氮、磷、钾积累量与转运量呈正相关,当钾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时,氮、磷、钾转运量与抽穗期养分积累量呈负相关。水稻钾素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素当季回收率表现为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其中施钾量为120 kg/hm~2的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除水稻返青期外,其他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间及转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水稻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及钾素利用效率对施钾量的响应以及稻株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关系间的表现,在此试验条件下,钾肥用量为108~120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钾对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及其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钾是玉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缺钾,直接妨碍玉米根系和茎叶的正常发育,影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及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运输,使玉米抗病、抗旱、抗寒、抗倒伏等各项生理机能降低,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首次采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GV期卵母细胞(不带卵丘细胞,下同),同时尝试用EDFS30对小鼠卵巢进行细管法玻璃化冷冻,以研究GV期卵母细胞冷冻后的发育潜力。首先,利用MEM培养和MEM-腔前卵泡培养新鲜GV期卵母细胞,并把较好的培养方式用于冷冻后培养试验。2种培养方式培养24h后新鲜GV期卵母细胞成熟率无显著性差异;OPS法冷冻的GV期卵母细胞解冻后成熟率及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细管法冷冻卵巢组织的GV期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受精后未获得受精卵。结果表明:OPS法可有效地冷冻保存小鼠GV期卵母细胞,而细管法冷冻小鼠卵巢对GV期卵母细胞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