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籽用南瓜为试材,设置不同施肥量梯度处理,明确施肥对籽用南瓜养分吸收特征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白瓜籽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处理,其中最佳(OPT)处理(N 55kg/hm2、P2O582.5kg/hm2、K2O 67.5kg/hm2)的产量最高。不施氮、磷、钾肥分别减产了23.1%、19.3%和11.1%,CK减产32.2%。不施氮、磷、钾肥收入平均减少了3 583、2 681、1 411元/hm2;不施肥收入减少了3 666元/hm2。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不施氮肥(O-N)除了会影响籽用南瓜对氮素的吸收外,还会影响其对磷钾肥的吸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不施磷肥(O-P)和钾肥(O-K),会影响籽用南瓜对氮、钾和氮、磷的吸收,进一步说明平衡施肥可以有利于籽用南瓜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氮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磷、钾肥。氮肥的肥料利用率最高,其次为钾、磷肥。适量的氮肥用量可以提高籽用南瓜的整体品质,磷肥可以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钾肥可以提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2.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双城地区不同钾肥施用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规律以及土壤—作物系统中钾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加玉米植株各部分含钾量,对秸秆钾含量的提高尤其明显。在一定范围内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随着施钾量增加,籽粒产量没有进一步提高,从而使钾肥效益降低。施钾肥的K1、K2、K3、K4处理分别比K0产量增加1 190、1 460、1 070和729 kg.hm-2;各处理钾含量大小顺序为:籽粒K4K3K2K1K0;秸秆K4K3K1K2K0;各处理钾表观盈亏量均为负值,其中K1和K2处理钾的亏缺程度最大。双城地区钾的平衡系数均小于1。从产量、效益及平衡系数看,该地区钾肥用量以K2O 100 kg.hm-2为宜,可使土壤钾素趋于动态平衡,达到玉米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13.
黑土玉米钾肥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索钾在作物、土壤体系内的循环及秸秆还田对保持农田钾素平衡的作用,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连年施钾肥对双城市黑土玉米仍有显著的增产作用;K1和K2处理分别比K0处理增产21.3%和16.7%。由于2008年风调雨顺,玉米产量较高,钾肥增产效果显著;长期不施钾肥土壤钾素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钾肥有不同程度增产,可见,适量施用钾肥对提高产量、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地持续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位试验开展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内平衡研究。结果表明,100%控释氮肥基施与100%普通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5.1%,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6%,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2.4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0.2 kg/hm~2。60%控释氮肥与40%速效氮肥混合一次性施用与普通速效氮肥40%基施+60%追施比较,平均增产7.3%,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8.8%,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6.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7.7 kg/hm~2。75%控释氮肥基施与75%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7.5%,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7%,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7.0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8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4.9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雨养条件为对照,研究3种灌溉处理(滴灌、覆膜滴灌、覆膜限量补灌)对玉米相对叶绿素质量浓度(SPAD值)、光合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不同膜下滴灌节水增产的效果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覆膜增加玉米苗期叶绿素质量浓度,在拔节期覆膜的作用减弱,抽雄期SPAD值依次为覆膜限量补灌覆膜滴灌滴灌雨养。与对照相比,覆膜滴灌、覆膜限量补灌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分别增加22.8%~52.8%和20.3%~48.0%;玉米产量增加1 261 kg/hm2和1 300 kg/hm2,增产12.7%和13.1%;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83 kg/m3和1.23 kg/m3,提高水分生产效率0.30 kg/m3和0.36 kg/m3。覆膜限量补灌在不影响光合产物积累的基础上,比覆膜滴灌节水60%。  相似文献   
16.
以磷石膏为水稻秧苗床土调酸剂,研究其对水稻秧苗抗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与硫酸混合处理PG4和磷石膏处理PG2、PG3均可使秧苗床土达到适宜水稻秧苗生长的pH值;同时施入磷石膏可使水稻秧苗的抗逆性增强,其中处理PG2、PG4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D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豆品种东农49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DA-6浸种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DA-6浸种降低了大豆苗期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DA-6浸种可提高大豆苗期叶片的抗逆性。其中,160~320mg·L-1的DA-6浸种处理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春玉米籽粒产量与氮素吸收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在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对氮素需求的过量评估,导致了氮素的过量施用和环境污染。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仅黑龙江省玉米总产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3.8%。在黑龙江省玉米面积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在全省范围内收集整理施肥试验数据,分析品种、缓释氮肥试验数据,对揭示氮素需求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量化黑龙江省籽粒产量和氮素需求之间的关系;评估产量增加时每吨籽粒吸氮量的变化;研究不同熟期品种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分析缓释尿素产量和氮素吸收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2003~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地点的56个春玉米田间施肥试验中439个试验产量和成熟期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幂指数模型对成熟期产量和地上部总氮素吸收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施肥方法对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尿素100%基施、缓释尿素100% 基施、尿素40%基施60%追施、尿素40%缓释尿素60%基施5个处理,测产并分析计算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结果】黑龙江玉米收获指数逐年提高,从2000年代的0.43增加到2010年代的0.48。56个试验的玉米平均产量为9.5 t/hm2,这一产量高于全国的平均产量5.3 t/hm2和世界平均产量4.5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为16.7 kg。将玉米产量分为6个范围:7、7~8、8~9、 9~10、10~11、11 t/hm2,每吨籽粒吸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8.3、18.3、16.8、17.0、16.4和15.3 kg。早熟品种每吨籽粒吸氮量高于晚熟品种。田间试验中尿素40%基施60%追施处理和40%尿素60%缓释尿素基施处理的每吨籽粒吸氮量显著高于尿素100%基施。【结论】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从2000年代的8.5 t/hm2 增长到2010年代的9.7 t/hm2,收获指数的提高是主要原因之一,收获指数的增加和籽粒中氮浓度的稀释是每吨籽粒吸氮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籽粒产量下,早熟品种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素浓度高于中、晚熟品种。追施氮肥处理和缓释氮肥与尿素基施处理的玉米籽粒和秸秆中的氮浓度更高。黑龙江省高产玉米生产系统中,产量的提高伴随着收获指数的提高和籽粒氮浓度的下降,而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李玉影  刘双全  姬景红  郑雨  佟玉欣 《玉米科学》2013,21(3):120-124130
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采用多点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平衡施肥对产量、养分平衡系数、肥料利用率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最佳处理(OPT)相比,3个试验点不施氮、磷、钾、硫、锌、硼肥处理的平均减产率分别为23.9%、9.0%、11.9%、7.0%、7.6%、5.5%。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平衡系数分别为0.92、1.06和0.42,说明,150~165 kg/hm2氮素投入、55~82.5 kg/hm2磷素投入略低,养分平衡处于亏缺状态,75 kg/hm2钾素投入过低,养分平衡处于严重亏缺状态。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6.2%、27.3%、46.7%;不施氮肥处理磷肥平均利用率为0.9%;不施磷肥处理氮、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7%和27.6%;不施钾肥处理氮、磷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1%和13.1%,可见,平衡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3个试验点OPT处理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分别为14.1、13.6和15.5 kg/kg。  相似文献   
20.
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黑龙江省黑土大麦主产区设肥料试验,以研究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 120、P2O590、K2O 90 kg/hm2,全部磷钾肥+70%N作基肥,30%N作分蘖肥为黑龙江省大麦优化施肥的最佳处理;速效养分在分蘖期到灌浆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到灌浆期养分含量达到最高值,到了成熟期,各种速效养分的释放量都达到最低值;植株吸收的养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值,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