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推动生物防治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菌株ZJ1的致死温度和酸碱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ZJ1的致死温度为96℃、可存活20 min;致死pH为≤4或≥14。而生物膜能够吸附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帮助生防菌株更好地定殖在植物表面,发挥生防功能。采用菌膜检测法观察几种常见金属离子对菌株ZJ1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3%的Zn2+、Mn2+、Cu2+和Fe2+会抑制菌株ZJ1产生生物膜,但同浓度的Mg2+、K+均可促进菌株ZJ1生物膜的产生;进一步采用96微孔板定量法对菌株ZJ1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株ZJ1为强生物膜形成株。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J1发酵液10×稀释液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效果最高,达到95.54%,菌株ZJ1发酵液200×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最高达,到91.99%。综合考虑菌株ZJ1对两种病害的治疗和保护效果,菌株ZJ1发酵液稀释200×防治效果最好。且菌株ZJ1发酵液1...  相似文献   
62.
为安全高效防治藜麦黑茎病,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筛选出对藜麦黑茎病菌Ascochyta caulina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分别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及杀菌剂对藜麦黑茎病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拮抗菌和杀菌剂,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不同杀菌剂与拮抗细菌的相容性,并采用Horsfall法确定最佳复配比例,以确定的最佳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效测定。试验初步筛选出2株对A.caulina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LS3和LS10,及室内毒力较高的2种杀菌剂戊唑醇和咪鲜胺。经过生物相容性试验最终选出戊唑醇和拮抗细菌LS3为最佳组合,其中,戊唑醇对A.caulina的EC50为1.78μg/mL,LS3菌株对其EC50为2.37×105 cfu/mL,LS3初步鉴定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在各自EC50浓度下戊唑醇和LS3体积比为6∶4复配时对A.caulina抑制率达59.24%,IR值为1.003,具有加和作用,为最佳复配比例。以筛选出的0.5%木质素磺酸钠作为...  相似文献   
63.
自1995年美国Monsanto公司获准在生产上推广转Bt基因棉以来,世界各地掀起了研究和推广转Bt基因棉的高潮。至1998年,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已有9个国家种植了转Bt基因棉,面积达到250万hm2。我国华北地区1999年转Bt基因棉的种植面积超过了当地棉花总面积的50%[1]。据研究,转Bt基因棉田捕食性天敌群落与常规棉田差异不大,而寄生性天敌种类、数量在转Bt基因棉田有下降趋势[2,3]。本试验以常规棉为对照,研究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卵期、幼虫期天敌变化情况,拟在为全面评价转Bt基因棉的风险性和为转Bt基因棉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64.
番茄早疫病菌抗啶酰菌胺菌株的适合度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直径法和孢子萌发法探讨番茄早疫病菌抗啶酰菌胺菌株的适合度变化和生物学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可稳定遗传;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减慢,产孢量明显增多,病斑直径达8.5 mm以上,致病力显著增强,产毒量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啶酰菌胺对抗性菌株的防效显著下降为64.17%~33.49%;抗性菌株的最适p H范围变宽为5~9;中抗菌株的最适温度(25℃)、最佳碳源(淀粉和乳糖)和氮源(蛋白胨)没发生变化,但高抗和极高抗菌株的最适温度范围变宽为25~30℃,最适碳、氮源发生了变化。其中,高抗菌株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大豆粉;极高抗菌株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玉米粉和蛋白胨。表明番茄早疫病菌对啶酰菌胺产生抗性后,较易存活而形成优势群体,因此需采取一定措施延缓抗性的发展、延长啶酰菌胺的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感嘧菌酯菌株的培养基营养条件、pH以及温度的改变,了解抗性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抗、感菌株之间的营养利用情况不同,敏感亲本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而抗性菌株在葡萄糖和牛肉膏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对pH值的要求也略有差别:抗、感菌株均在pH值为6、7时生长较迅速,抗性突变体在pH值为7时生长最快而亲本菌株在pH值为6时生长最快。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基本相似:在4~30℃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0~25℃生长最快。其中在4~25℃之间菌丝生长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0℃之间则随温度升高而减慢,在35℃几乎不生长,各温度下敏感亲本菌丝生长速度均比抗性突变体快。  相似文献   
66.
紫薯牛奶感官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薯、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一种紫薯牛奶,利用感官评定、粒径分布分析和近红外发射光谱的背散射光作为评价方法,研究紫薯、牛奶、白砂糖三者添加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稳定剂对体系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味最佳紫薯牛奶配比是60%新鲜牛奶、5%紫薯、4.7%白砂糖、0.2%乳化剂。不同稳定剂的添加不会改变体系内的粒径分布,但却能够改变体系内的动力学参数,在最佳配方基础上,添加0.3%复配稳定剂(55%微晶纤维素,40%变性淀粉,5%к-卡拉胶),可实现6个月货架期要求。  相似文献   
67.
番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诱导及突变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in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试验以敏感菌株为材料,通过室内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3株番茄早疫病菌抗嘧菌酯突变体,并比较了抗、感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变体EC50值均大于200μg.mL-1,达到高水平抗性,且突变体抗药性稳定,经无性繁殖10次,抗性不丧失。在无药情况下,敏感菌株致病力较强,叶片发病面积达到95%以上,而抗性菌株的发病面积仅为70%;在药剂存在的情况下,敏感菌株生长被抑制,而抗性菌株致病面积达80%以上。突变体在生长速率较敏感菌株有所下降,产孢量及分生孢子萌发率与敏感菌株没有显著差异。突变体粗毒素对番茄种子萌发抑制率高于敏感菌株。孢子的竞争能力明显弱于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68.
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山西主要蔬菜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黄瓜上得到176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176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来自8个市区的176株黄瓜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为77.84%,平均抗性水平为312.1倍,其中,敏感菌株39株,低抗菌株46株,中抗菌株28株,高抗菌株50株,特高抗菌株13株。表明山西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增强,建议在生产中减少乙霉威的使用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69.
为了明确曼陀罗内生细菌MY1对谷子的抗病促生作用,采用盆栽试验和灌根法研究了MY1菌株发酵液对谷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发酵液处理后谷子幼苗防御酶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液稀释20倍对谷子幼苗的促生效果最明显,生长60 d后,幼苗株高、根长、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15%,36.84%,20.25%和42.11%;谷子叶片组织中的POD、SOD、PPO、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升高,且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经MY1菌株发酵液处理的谷子幼苗能诱导防御酶的产生,从而提高抗病性,且其促生作用可能与PAL酶活性提高和MDA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0.
移栽苗带菌是辣椒疫病发生面积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利用生防菌防控育苗期辣椒疫病,通过生防菌浸种法穴盘育苗检测了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LYK10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QTK2浸种对辣椒幼苗疫病的防治效果,并研究了生防菌混合使用浸种和菌药联用浸种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LYK10与QTK2单独浸种可延迟辣椒幼苗疫病的发生时间,防效分别为30.55%,33.33%,出苗率提高1.39%和2.78%。LYK10与QTK2可对疫霉菌产生拮抗作用,还可诱导辣椒植株CAT、PPO酶活变化。LYK10与QTK2等浓度混合浸种后108、107 cfu/m L混合菌液防效较两种单菌处理相比防效提高27.78%~42.45%。贝莱斯芽胞杆菌LYK10和烯酰吗啉混合浸种后,5.0×107 cfu/m L+300μg/mL菌药联用处理防效为48.15%,高于108 cfu/m L LYK10处理和300μg/mL烯酰吗啉处理,低浓度菌药联用处理防效为38.89%,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