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2.
经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12种供试药剂中阿米西达、代森锰锌、金雷多米尔、杀毒矾、甲基托布津、世高,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对大田病害普发区和初发区的防治效果也较好,持效期也较长,喷药14天后的防效仍保持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33.
气象因子对新疆甜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农六师103团13年和农八师121团10年中,每年6月和7月份的气候资料,及当年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情况进行逐步判别分析,以2001和2002年的降雨情况和病害发生情况为对照,研究气象因子对新疆甜瓜细菌性斑点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与6月份的降雨量关系密切,并以此建立了判别模型,该模型回检符合率达74%。  相似文献   
34.
新疆甜菜苗期病害病原种群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各主要甜菜种植区的996份病样中分共分离出613个菌株,其中茎点霉、镰孢菌、丝核菌和腐霉菌分别占总数的32=14%、28.06%、14.85%和1.96%,此外链格孢、毛霉和细菌等出现频率较低。所有茎点霉菌株均为甜菜茎点霉(Phoma betae)。镰孢菌鉴定出10个种,以匣病镰孢(Fusaniun solani)、尖孢镰孢(Foxysporum)为主,分别占镰孢菌总数的31.9%和30.23%。丝核菌中以立枯丝核菌AG-4为绝对优势种群,而双核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AG-2-2出现的频率低。腐霉菌中以瓜果腐(Pythium aphanidermatum)为主。致病性测定和寄主范围的研究表明,立枯丝核菌AG-4、瓜果腐霉、甜菜茎点霉、茄病镰饱和尖饱是甜菜苗期的主要致病菌,且寄主范围广。这些结果在新疆多为首次报道,对甜菜苗期病害的防治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是造成新疆葡萄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杀菌剂的应用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确定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药剂筛选、田间保护与治疗试验等方法,了解各供试杀菌剂之间对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异同,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从而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结果]2.00 g/L石硫合剂结晶、0.50 g/L冠信WP、0.15 g/L三唑酮WP能明显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6.57;、93.71;和85.71;.无论是田间预防还是治疗效果0.15 g/L三唑酮WP、2.00 g/L石硫合剂结晶和0.06 g/L敌力康WP均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药剂;田间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5;和70.17;、87.88;和77.05;、82.86;和78.62;,0.50 g/L冠信WP和0.11 g/L好力克S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结论]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优先选用上述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6.
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当前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情况,从病原角度入手搞清病害明显加重的原因.[方法]采用鉴别寄主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祛,对采自石河子地区的29个黄萎病菌系进行培养特性观察、致病力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系的致病力及接种后落叶情况.[结果]各供试菌系的生长速度存在一定差别,其菌落形态主要为菌核型和菌丝型,分别占75.9;和17.2;.鉴别寄主法测定表明,供试菌系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强、中、弱菌系分别占51.7;、31.0;和17.3;.致病型测定显示,供试菌系中落叶型菌系和非落叶型菌系分别占37.9;和58.6;,1个菌系未检测出致病类型.落叶型菌系的致病性明显强于非落叶型菌系,其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9.5和27.6,二者接种后的落叶程度虽有明显差异,但都可以产生落叶症状,其落叶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菌系的致病类型有关,同时与品种的抗病性也密切相关.[结论]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菌落形态主要以菌核型为主.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的明显增多是当前病害明显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新疆加工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其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番茄溃疡病是番茄上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2010年6~8月在新疆石河子、奎屯等地的加工番茄田问相继发现典型症状的病株和病果.旨在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进一步的防治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注射法、剪叶法及喷雾接种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对供试番茄都具有致病性,表现为茎秆爆裂,植株萎蔫死亡.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都与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的特征相一致;供试菌株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德国已报道的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6;;特异性引物检测也得到预期目标片段.[结论]因此,将此病害确定为番茄溃疡病,其病原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  相似文献   
38.
[目的]明确83个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旨在为霜霉病的防治和抗霜霉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发病高峰期自然条件鉴定,明确供试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通过现场调查葡萄叶片上茸毛的多少和叶片钾、钙含量测定,初步明确它们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结果]在83个葡萄种质资源中,未发现对霜霉病表现免疫的品种,卡托巴表现高抗;北醇等9个品种表现抗病;弗雷等45个品种表现感病;红地球等28个品种表现高感.其抗性与叶片中钾、钙含量没明显关系.[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强于欧亚品种;其抗病性与叶片背面茸毛的有无及多少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绝对;与叶片钾、钙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9.
新疆棉花细菌性烂铃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7年在棉花结铃盛期,从新疆奎屯和石河子等地的不同棉田中采集细菌性烂铃病样,分别从病部棉绒、种子和铃壳上分离纯化得到了20个细菌菌株;使用针刺法接种棉铃后,所有供试菌株均引起与田间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从中选取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观察和测定,同时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登录GenBank比对后,将其鉴定为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该病原菌在棉铃上的危害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0.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趋势、抗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北疆棉区黄萎病的扩展、病菌的致病类型和致病性分化动态及品种抗病性检测情况.[方法]以石河子地区为代表,采用一般普查的方法,对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普查;以不同时期在北疆棉区重病田采集病样,常规分离、培养、致病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明确不同时期北疆棉区病原种群致病类型和致病性强弱的变化动态;以常规病圃鉴定的方法,了解当前选育品种或材料对黄萎病的抗感情况.[结果]北疆棉花黄萎病的扩展速度很快,病菌的致病性明显增强,目前所培育的品种或材料多不抗病,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结论]北疆棉区黄萎病的迅速扩展、落叶型黄萎病的较多出现,病菌致病性的明显增强和早熟、优质、抗耐病品种不足是北疆棉区黄萎病迅速扩张并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