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41.
大豆小双密栽培模式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大豆小双蜜(新型垄作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主要内容、增产机理、配套栽培技术及专用农机具。其主要技术内容为:①平整土地;②缩垄增行;③分层深施肥;④垄上双条播;⑤病虫草综合防治;⑥选用单矮秆抗倒伏品种;⑦适期早播;⑧合理密植;⑨中耕断根处理;(10)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42.
在盐化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大豆各生育时期不同地膜残留量土壤和植株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及重金属Pb、Cd含量的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时期,高倍地膜残留量土壤和植株中DBP、DEHP含量高于低倍残留量,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植株中未检测出DEHP。对照(CK)处理土壤中DBP和DEHP含量随着生育周期延长显著降低,1倍和3倍地膜残留量处理则呈增加趋势;对DBP和DEHP含量与生育时期做相关分析,各处理均为显著相关。各生育时期,高倍地膜残留量土壤中Pb、Cd含量均高于低倍残留量,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相同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中Pb、Cd含量无明显变化。1倍和3倍处理植株和籽粒中Pb、Cd含量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籽粒中Pb、Cd含量低于植株。盐化草甸土和草甸白浆土试验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43.
密度与叶面追施氮肥对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密度与叶面追施氮肥对春小麦品种龙麦-26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表现为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湿面筋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00万株/hm2基本苗产量较高,密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形成;叶面追施氮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低密度条件下叶面追施氮肥的增产幅度较大,而在中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4.
运用DTOPSIS法对2005年密山试验区7个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从产量、容重、面团形成时间等11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北麦1号居第一位,北麦2号、垦红14号分别列第二、第三位,它们既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又表现出一定的优质性,易在该地区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持平衡,并认为这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为了了解和掌握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的研究指出,耕种60年的土壤,在无侵蚀情况下失去三分之一还多的有机质,最初20年中失去25%,中间20年失去大约10%,后20年只失去7%左右,国内也有类似报导。随着缘肥和秸杆还田面积日益扩大,对新鲜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也愈益关注。有人已在黑朽土、棕壤草甸土、水稻土上测得某些新鲜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在黑龙江垦区的很多农场中,亦有众多的研究报告涉及到白浆土有机质平衡问题。这些报告中的结果,大多数以统计方法处理,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但简单的统计方法还不能完全揭示其真实情况。为研究增施农  相似文献   
46.
密度及干物质运转对龙麦26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不同田间密度下的干物质变化和产量因子的分析,发现对于本地区小麦品种龙麦26影响最大的产量因子为千粒重;适度的稀植可以充分发挥光合产物再分配的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佳的品质。  相似文献   
47.
不同密度与施肥量对燕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黑龙江省广泛栽培的燕麦品种——白燕2号作为试验材料,应用二因素随机区组的方法,在比较施肥量、密度、肥密互作对燕麦产量影响的研究前提下,结合对燕麦干草产量的相关分析,提出燕麦品种最佳的密肥组合:即675万株·hm-2的密度、180kg·hm-2的施肥量是燕麦品种高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48.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产量居世界各国之冠,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为此,介绍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浸种催芽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为给春小麦养分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研究了肥料施用量对小麦不同密度群体籽粒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肥与群体密度对春小麦产量具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低施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肥水平下,产量随群体密度增加出现波动,但均高于低施肥水平的产量。群体密度的增加降低了收获穗数饱和度、穗粒数及籽粒面筋含量,但增加了籽粒容重;施肥量的增加提高了穗粒数、千粒重和面筋含量;群体密度和施肥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且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调控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50.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的春小麦种质资源,明确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所收集该省育成的小麦品种(48份)以及从外省引进的部分种质资源(90份)为材料,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20.61%)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2.44)均高于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平均值(17.91%和1.95)。用离差平方和法将138份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其中第一类群材料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优,其株高在70 cm左右,不孕小穗数少,小穗密度大,多粒性好,穗粒数多,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粒重适中,是春小麦育种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