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预警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在我国3次流行,给水稻造成严重损失。最近1次于1989~1992年期间流行,影响了辽宁省盘锦等地的水稻生产。笔者在承担辽宁省“十五”攻关项目中,一直关注各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消长动态。近年来咨询水稻病虫害的事件中,表现条纹叶枯病症状的送检样本越来越多。遂于2004~2005年在全省调查田间表现与该病害类似症状的稻株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22.
稻蟹种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对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稻蟹种养基地的大气、灌溉水(养殖水)和土壤污染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条件》(NY/T391-2000)规定,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证明,该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水稻和河蟹生产的要求。同时对其产出的水稻和河蟹,按照绿色食品大米(NY/T419-2007)和无公害食品淡水蟹(NY/T5064-2005)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证明,该基地所生产大米符合绿色食品大米(NY/T419-2007)标准规定的要求;因重金属镉超出限量(镉<0.05mg/kg),所产河蟹没有达到绿色食品蟹(NY/T841-2004)标准的要求,但达到了无公害食品淡水蟹(NY/T5064-2005)标准。  相似文献   
23.
分别在水稻移栽后不同时间施药防治一代和二代二化螟,通过调查枯心率和白穗率计算防治效果,确定一代螟的防治施药适期为移栽后第4和第5周,二代螟为第9和第10周。一代螟施药时间过早,二代螟施药时间过晚防治效果均较差。以移栽后的周数作为二化螟的防治施药适期易于为稻农掌握,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24.
稻蟹生态种养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的,可充分发挥稻田面积和水域空间,发挥土地资源潜能,将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济效益。稻蟹种养是寓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种养模式,涉及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等多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25.
基于传毒媒介灰飞虱种群积累,辽宁省及邻近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局部受害的现象,刘兴远等(2005)预警了该病害近年发生危害加重的态势。不幸的是,2006年,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更普遍,20.3%的田块可见为害状,局部地区部分田块水稻严重受害,甚至绝收。本文通过代表性地区的系统观测,结合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分析了辽宁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的原因与机制,提出可行的防治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不同类型养蟹稻田的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常用除草剂防除杂草的非养殖稻田情况,确认多年养殖成蟹,放蟹早,对杂草防除效果良好,可与施用施草剂的效果相当或稍高,除草效果持久。第1、第2年养蟹,放蟹晚,放养扣蟹,只有一定的除草效果。河蟹对所有杂草种子,萌芽籽,嫩芽均能取食,而且能对萌芽持续时间长的杂草一直取食,其除草效果持久。在辽宁,多年养殖成虫稻田,放蟹早,无须使用除草剂除草。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及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辽宁省大发生,局部地区部分田块甚至绝收,造成巨大的损失,成为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1,2]。在田间调查灰飞虱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以及水稻对灰  相似文献   
28.
试验研究高温胁迫对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存活及成虫生殖等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田间预测二化螟发生量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分别对二化螟卵、各龄期幼虫和成虫进行短时高温处理,结果表明,高温对二化螟群体有明显抑制作用,单雌产卵量在温度高于37℃时,下降至42粒以下;高于43℃时,停止产卵。卵孵化率在温度高于41℃时,下降至55%以下;高于45℃时,不再孵化。低龄幼虫中1和2龄,温度高于37℃时,存活率下降至54%以下;3龄幼虫,温度高于41℃时,存活率下降至40%以下。高龄幼虫中4和5龄,温度高于43℃时,存活率下降至53%以下;6龄幼虫,温度高于43℃时,存活率下降至36%以下。二化螟幼虫存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但随着龄期增加而提高。推断在田间生产中,夏季高温或是影响二化螟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利用病害重发区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进行辽宁省72个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对条纹叶枯病高抗或免疫的水稻品种有18个,仅占参试品种的25%,而表现感病的品种有40个,占参试总数的55.56%,应引起重视。同时发现了7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为免疫,可以对其开展更为深入研究,挖掘其抗病基因,阐明抗性机制,指导抗性育种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0.
田间试验研究了25%西草净WP等5种药剂对养蟹稻田水绵的防除效果及对河蟹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对养蟹稻田水绵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中以36%喷克1500g/hm2、45%三苯基乙酸锡WP900g/hm2、25%西草净WP1500g/hm23种药剂处理药效持久、稳定,对水稻、河蟹安全,推荐为稻蟹生态种养田防除水绵的轮换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