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0篇
  4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研究旨在通过WOFOST模型探究不同程度的增温及干旱胁迫对黑龙江海伦地区大豆生长的影响,为当地大豆种植提供帮助。以海伦综合试验站的大豆生产数据为分析材料,用本地化处理后的WOFOST模型分别进行增温及干旱胁迫模拟,测得不同胁迫条件下大豆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在1℃~3℃的增温胁迫下大豆的生育期明显缩短,叶面积指数随着胁迫的增加不断减小,且产量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降低,增温3℃的情况下穗重产量下降11.01%,总重产量下降13.72%。在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下,大豆的生育期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叶面积指数有显著的下降,且产量受干旱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中重旱胁迫下穗部的减产率达13.26%。本研究从作物模型的角度分析了增温及干旱对海伦地区大豆的生长影响,对大豆防灾减灾、稳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面对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研究增温对大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生产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高肥力和低肥力2个土壤类型,采用开放式增温系统,设置常温(a T)和增温(e T)处理,以‘金大豆626’为供试品种,探究增温对大豆三叶期、开花期和鼓粒期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叶期,增温使高肥力土壤上大豆叶片Pn(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较对照分别下降了21.3%、36.7%、17.4%,低肥力土壤上大豆SPAD值(叶绿素)较对照提高了15.1%,而Pn下降了11.4%;在开花期,增温使高肥力土壤上叶片SPAD值提高了24.0%,而Pn、Gs、Ci(胞间CO2浓度)和Tr(蒸腾速率)较对照均显著下降,低肥力土壤上大豆叶片Gs、Ci和Tr较对照也均显著下降;在鼓粒期,与对照相比,增温使高...  相似文献   
83.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它的稳定性是受粘结剂和分散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粘结剂和分散剂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选取全国10种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黑土、红壤、黄棕壤、暗棕壤、紫色土、栗钙土、黄绵土、潮土、砖红壤、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筛分土壤团聚体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0种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中发现砖红壤>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最高,为86.77%;黑土次之,为76.13%;潮土大团聚体含量最少,仅为42.85%。>2 mm和0.5~1 mm含量对团聚体分布影响最大。各个土壤有机质中黑土有机质含量为46.06 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砖红壤次之;粒径<0.053 mm时各土壤有机质差异最显著,粒径>2 mm时与全土有机质趋势一致。栗钙土在10种土壤中交换性钠含量最高,为234.48 mg/kg,其次是潮土177.08 mg/kg。从整体看,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r=0.615),交换性钠与土壤团聚体呈负相关(r=-0.391),有机质与团聚体稳定性的显著相关性在粒径0.053~0.25 mm最明显。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由有机质与交换性钠共同作用,增加相同单位的有机质与交换性钠,有机质对团聚体的稳定效果是交换性钠分散效果的10倍。为更好的保护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应施用含钠较低的有机肥,减少人类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84.
有机肥正被广泛用于东北黑土地固碳培肥,为探究其影响N2O排放的效应及碳组分机制,试验设置在两个氮水平下(0、100 mg/kg),不加有机肥(CK)和6个添加不同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共14个处理,动态测定培养期(365 d)N2O排放通量,并分析有机肥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总体上促进黑土N2O排放,特别是加氮条件下;但是在不同培养阶段,不同种类有机肥对N2O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培养前期有机肥对N2O排放的快速刺激作用主要与其带入的无机氮含量正相关,但是活性有机碳与木质素酚“共代谢”分解可能通过促进微生物对氮素的同化作用进而削减有机肥对N2O排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中后期,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成为有机肥调控N2O排放的关键组分。氮添加有利于后期惰性木质素单体分解,促进含氮有机组分矿化,进而增强N2O排放对有机肥的正响应。综上,有机肥组分特征影响其可分解性进而调控黑土N2O排放,在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