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3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19篇
  25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双效活力素375ml/hm2在大豆苗期、初花期、鼓粒期喷施1~2次,可降低大豆株高,改善经济性状。各处理较对照平均单株分枝增加0.6个,单株有效荚数增加9.1个,百粒重增加2.2g,产量增加192.5kg/hm2。以初花期和鼓粒期各喷施1次,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300.5kg/hm2,增产率达12.6%,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明云南主要辣木种植区的病害种类及其分布、为害,开展辣木果腐病防治试验,为辣木果腐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2017年在云南省景洪、元谋、元江、江城、龙陵、芒市和富宁等7个辣木主要种植地区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辣木病害调查。选用70%代森锰锌330倍液、50%多菌灵750倍液、1∶1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30倍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混配液(简称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为供试药剂,按常规喷雾进行施药处理,测试上述药剂对辣木果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云南辣木主要种植区常见病害有果腐病、枝条回枯病、嫩梢萎焉病、炭疽病、白粉病和根茎基腐病等,其中果腐病发生最为普遍,所调查的每个地区均有发生,最严重的是芒市,果腐病发病率高达72%。果腐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辣木果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大小依次为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30倍液(69.79%)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68.01%)50%多菌灵750倍液(57.43%)。【结论】研究确定了云南辣木种植区辣木主要病害6种,筛选出防治果腐病的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94.
为评价几种捕食螨在温室大棚中对果树害螨的控制作用,2018年8-10月,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果树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开展了利用捕食螨控制桃树害螨的试验。结果表明,释放捕食螨能控制桃树害螨数量的增长,尤其以胡瓜钝绥螨和巴氏钝绥螨对桃树害螨的控制作用较好。由此可得,试验结果为在高寒地区示范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沼液作为沼气的副产物,含有丰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钙、铜、铁、锌、锰等中微量营养元素,同时还有多种氨基酸、植物激素和维生素等,将其在水稻生产上资源化利用,对于沼气工程发展、降低化肥使用量和提高水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以水稻新品种W0868为试验对象,以当地常规施肥(化肥)为对照,设置不同的沼液施用量,替代部分化肥,分析了沼液对水稻长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优质大米的生产以及沼液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每667 m2水稻施用沼液总量为14.03 m3,每次用量控制在2.27~4.94 m3,能够替代28.5 kg尿素,水稻产量提高22.2%,纯收入增加31.2%。但长期施用土壤有产生盐渍化的危险;在保证环境安全和水稻产量的情况下,每667 m2每季稻田最多消纳沼液9.75 m3。  相似文献   
9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K(N15P5K10)基础上分别增施氮肥、磷肥、钾肥、硼肥或有机肥可使莴笋增产19.4%~66.4%,以施用有机肥菜籽粕增产作用最大。有机肥泥炭和菜籽粕处理使莴笋茎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9.3%和18.0%。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莴笋叶和茎维生素C含量,菜籽粕处理莴笋叶维生素C含量增幅最大(为16.5%),泥炭和菜籽粕处理莴笋茎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施钾肥处理对提高莴笋叶还原糖含量作用最大(达10.0%),增施磷肥处理对提高莴笋茎还原糖含量效果显著。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莴笋叶必需氨基酸含量,硼肥( B)处理莴笋叶蛋氨酸/亮氨酸比值最高;泥炭处理对提高莴笋茎蛋氨酸/亮氨酸比值及甜味、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效果最佳。菜籽粕处理莴笋施肥利润最高,增施钾肥处理产投比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芽期温度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芽期低温胁迫对芝麻的生理响应和不同基因型种质资源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差异,以5份对温度敏感度有差异的芝麻种质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温度(28、25、21、18、15℃)进行暗培养处理,测定根长、芽长和苗鲜重,以此确定芝麻芽期低温胁迫的敏感温度;并对188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低温耐受性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值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测定不同基因型芝麻芽期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芽期培养温度的降低,芝麻幼苗根长、芽长和苗鲜重均逐渐下降,在18℃下降显著,且不同基因型材料之间的测定指标相对值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88份芝麻种质资源聚为5类,即5份高耐低温材料,42份耐低温材料,44份中耐低温材料,50份不耐低温材料和47份极不耐低温材料。不同地理来源的供试材料低温耐受性有一定差异,其中,中部江淮地区低温耐受性丰富度大;芝麻芽期低温胁迫时,不同基因型芝麻芽和根的H2O2、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H2O2  相似文献   
98.
幼龄茶树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龄茶树遭受冻害容易造成茶树死亡,使茶树生长参差不齐,成园晚,影响茶园经济效益。本文根据实践经验,阐述了幼龄茶树冻害的防治方法,以及受冻幼龄茶树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9.
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龙雾茶提取物——T-8750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体胃腺癌细胞,培养液为RPMI-1640,含15%小片血清和双抗。实验采用扁瓶培养法和24孔板培养法,每孔  相似文献   
100.
华杂6号油菜     
选育引进单位 湖南省粮油作物科技中心,华中农业大学. 审定编号 XS037-2003.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220天左右;株高180.3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9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42.95个,主花序有效角果数77.85个;角果籽粒数22.8粒;千粒重3.3克.成熟期茎秆坚硬,抗倒性强.经检测,芥酸含量0.42%,硫甙含量每克28.78微摩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