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篇 |
农学 | 38篇 |
基础科学 | 60篇 |
23篇 | |
综合类 | 295篇 |
农作物 | 43篇 |
水产渔业 | 46篇 |
畜牧兽医 | 298篇 |
园艺 | 63篇 |
植物保护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1临床症状症状初期,家兔后肢的?掌部皮毛脱落,表皮充血红肿,最后形成溃疡面、痂皮。家兔表现为烦躁不安,行动不便,食欲减少,日渐消瘦。病程持续2~3个月,如不及时治疗,家兔会因败血症而亡。2治疗情况固定病兔,用镊子将痂皮揭去,用75%的酒精消毒患部,先中间后四周,并清理四周的被毛和痂皮。再将阿乐欣粉剂(属于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作用)均匀洒在患部,用纱布包扎后固定。包扎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太紧会引起趾部水肿,太松会造成包扎物脱落。3结果与讨论3.1家兔脚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的… 相似文献
2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尽管各学校、各学科的实践教学方法、途径不尽相同,但是实践教学质量仍是各职业学院共同关心和重视问题。因此,探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序、有力、有效地实施评价,对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之所以能消化利用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是因为它们具有瘤胃这一独特的消化发酵罐,其内存在着大量的厌氧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其中,瘤胃细菌和瘤胃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5.
病原细菌引起人或动物机体发生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细菌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细菌致病的第一步是对粘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本文介绍了参与黏附的物质——黏附素和受体的种类、结构及细菌黏附上皮细胞的过程,阐明病原细菌的部分致病机理,并对影响细菌黏附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设备与蜂产品加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FluidExtrac tion简称SFE)是近代化工分离中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能进行化学物质分离的一种高新技术。超临界CO2 萃取是采用CO2 溶剂 ,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 流体的密度和解电常数较大 ,对物质溶解度也很大 ,并随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急剧变化 ,因此 ,不仅对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有选择性 ,而且溶剂和萃取物非常容易分离。一、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在超临界条件下 ,让超临界流体与待处理的物质接触 ,使之选择性地溶解其中所需组分 ,然后再通过减… 相似文献
27.
28.
29.
所谓基因诊断,即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的性质作出诊断。目前主要是指根据生物基因组DNA或RNA的碱基变化或检测其在待检样品中的存在来诊断某些遗传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它在医学上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对镰刀状细胞贫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分析及随后对其编码基因进 相似文献
30.
旨在探究睡眠剥夺后小鼠血浆褪黑激素(MT)水平和下丘脑钟基因表达的变化。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睡眠剥夺试验组(n=36),试验组小鼠接受水平台法连续72 h睡眠剥夺。在试验结束后当日每隔4 h(CT4、8、12、16、20和24时)采血测定血浆MT含量,并取下丘脑以RT-PCR方法测定钟基因mClock、mBmal1、mCry1/2、mPer1~3、mRorβ和mReverbα表达量。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小鼠血浆MT水平昼夜节律紊乱。在下丘脑钟基因的表达量上,mClock、mRorβ和mReverbα的中值显著下降(P<0.05),而mPer1和mPer2中值显著增加(P<0.01);对于昼夜节律,mCry1和mCry2的昼夜节律消失;对于钟基因的相位,mBmal1和mClock相位提前,而mRorβ和mPer1~3相位延后。结果提示,小鼠睡眠剥夺3 d可致MT分泌和下丘脑钟基因表达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