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10篇
  免费   2711篇
  国内免费   4979篇
林业   3467篇
农学   3111篇
基础科学   2799篇
  5423篇
综合类   21364篇
农作物   3057篇
水产渔业   1967篇
畜牧兽医   8205篇
园艺   3106篇
植物保护   2601篇
  2024年   407篇
  2023年   1163篇
  2022年   2596篇
  2021年   2442篇
  2020年   2250篇
  2019年   2174篇
  2018年   1612篇
  2017年   2238篇
  2016年   1748篇
  2015年   2417篇
  2014年   2573篇
  2013年   2973篇
  2012年   3916篇
  2011年   4028篇
  2010年   3835篇
  2009年   3494篇
  2008年   3278篇
  2007年   2988篇
  2006年   2333篇
  2005年   1945篇
  2004年   1082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671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3篇
  1956年   21篇
  1955年   10篇
  19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广 《农机化研究》2004,(4):34-35,4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迫切需要加大投入。为此,分析了金华市现阶段农机化投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政府、集体、信贷、农户、外资等“多位一体”的投入机制,加大农机化投入,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亚飞  简桂良  马存 《棉花学报》2004,16(3):183-188
介绍了棉花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方法和营养体亲和群研究,并着重总结了利用营养亲和群结合DNA多态性技术,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end:Fr)专化型、生理小种、亲和群之间的关系,以及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亲和群与致病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人工模拟干旱条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幼苗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披碱草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低,细胞膜受害最轻,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多,相对生长率最高,表现出很强的抗旱性。亲本野大麦幼苗的组织相对含水量下降的幅度最大,细胞膜受害最重,游离脯氨酸积累的最少,相对生长率最低,抗旱性弱。杂种F1幼苗的保水能力、细胞膜受害程度和游离脯氨酸积累能力、相对生长率均介于双亲之间,亦即其抗旱能力大于野大麦而小于披碱草,表现为双亲的中间型。正、反交对杂种F1的抗旱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F1代的生物学及农艺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亲本野大麦生长发育节律较快,较早地开花结实,果后营养期较长,生育期74d,生长天数达206d,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披碱草生长发育节律较慢,生育期124d,生长天数193d;杂种F1的生长天数介于双亲之间,生长动态偏向亲本披碱草,分蘖能力介于双亲之间;BC1F1代生长发育节律较F1代提早,不同株系生长天数不同,生长动态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分蘖能力有较大的变异。杂种F1代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BC1F1代产草量较F1代有所降低,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BC1F1代的生产性能倾向于轮回亲本野大麦。  相似文献   
7.
M. C. Owen  BVSC    C. R. Lamb  MA  VETMB    D. Lu  BVET. MED.  MVM    M. P. Targett  BA  VETMB  PHD 《Veterinary radiology & ultrasound》2004,45(2):149-15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potential significance of finding material in the middle ear of dogs having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Of 466 MR studies reviewed, an increased signal was identified in the tympanic bulla in 32 (7%) dogs. Cavalier King Charles spaniels, Cocker spaniels, Bulldogs, and Boxers were over-represented compared to the population of dogs having MR imaging. Five (16%) dogs had definite otitis media and one (3%) had a meningioma invading the middle ear. Of the remaining dogs, 13 (41%) had possible otitis media and 13 (41%) had neurologic conditions apparently unrelated to otitis media. The most common appearance of material in the middle ear was isointense in T1-weighted images and hyperintense in T2-weighted images. There was no appare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and the diagnosis. Enhanced signal after gadolinium administration was observed affecting the lining of the bulla in dogs with otitis media and in dogs with unrelated neurologic conditions. In dogs without clinical signs of otitis media, finding an increased signal in the middle ear during MR imaging may reflect subclinical otitis media or fluid accumulation unrelated to inflammation. Brachycephalic dogs may be predisposed to this condition.  相似文献   
8.
马赫  魏岩  穆晨 《草业学报》2018,27(3):126-134
野榆钱菠菜是新疆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非休眠类型)、黑色大、黑色小(休眠类型)3种异型种子。以种子异型性植物野榆钱菠菜为材料,对3种异型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对比观察研究3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 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不同步,萌发策略不同,褐色种子集中萌发,出苗率为74.30%,萌发期为3 d;两种黑色种子萌发期长,分散萌发,出苗率分别为6.58%(黑色大种子)和1.55%(黑色小种子),萌发期分别为21和17 d。2) 异型种子子叶存留时间长,但存留时间有差异,种子越小子叶存留时间越短。3) 褐色种子幼苗在初期其子叶长宽、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幼苗,但随着幼苗的生长,3种异型种子幼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4) 异型种子幼苗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褐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两种黑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下部分,这种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能够使种子异型性植物在面对荒漠异质环境时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种子异型性植物能够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的重要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揭示种子异型性植物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两头下注”对策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准确、及时地监测区域作物长势状况对农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收集大面积作物长势信息的有效手段,正日益受到关注。为提高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该研究基于田间实测的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鲜生物量(aboveground fresh biomass,AFB)、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和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4种生长相关理化参数,利用熵值法获取各参数权重构建冬小麦理化复合参数(physico-chemical composite parameter,PCCP)。利用显著性检验和籽粒产量数据分析复合参数在量化冬小麦长势方面的性能。然后,以Sentinel-2A作为数据源,分析不同遥感指数与LAI、SPAD、AFB、LNC和PCCP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遥感指数作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输入,建立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模型,对PCCP进行估计。评价模型精度并用于监测研究区冬小麦长势分布特征。赋权结果表明,作物物理参数的权重大于生化参数,其中LAI的权重最大,为0.387,AFB和SPAD次之,LNC的权重最小,为0.105;PCCP性能评估结果表明,与单一理化参数相比,PCCP值能更好地揭示作物长势状况的差异,其与最终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更好, 决定系数提高0.035~0.468,均方根误差减少46.2~520.0 kg/hm2;在遥感监测过程中,PCCP比单一理化参数有更好的应用潜力,BP-ANN长势遥感监测模型模拟PCCP精度较高,在测试集中决定系数为0.830,均方根误差为0.080;研究区冬小麦总体长势稳定且分布集中,呈现"中部差,南北好"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构建作物理化复合参数用于量化作物长势是提高长势监测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为冬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德南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解析影响其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进化树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德南牛的遗传结构和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全基因组SNP数据,计算德南牛与德国黄牛、南阳牛群体固定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π ratio)、复合似然比(CLR)、XP-EHH等多种选择信号指标,以筛选出德南牛基因组上受到选择的信号,鉴定出重要的候选基因。[结果] 德南牛具有欧洲普通牛(0.789)、东亚牛(0.176)、中国瘤牛(0.035)的混合血统。在θπ和CLR方法中鉴定出93个共有基因,使用FST和XP-EHH方法鉴定出17个共有基因。进行富集以及基因功能注释后,发现这些基因可能与生殖性能(TUBB3、NSD2、GRM1、ERBB4)、生长性状(RFX3、FGFR3、GABRB1、PDE4D)、环境适应性(PGR、GRIA4)和免疫系统反应(P2RY12、P2RY13、GPR87、P2RY14、GPR171)有关。[结论]本项研究发现德南牛血统受德国黄牛影响较多,且挖掘了德南牛基因组内可能具有经济意义的性状相关的选择特征,为德南牛种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