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集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浅旋和深翻模式下秸秆离田和秸秆还田配施腐解菌剂0~40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深翻模式下秸秆腐解率高于浅旋模式,腐解菌剂可显著提高秸秆腐解率。与秸秆离田相比,浅旋模式下,JG(秸秆还田)和YW(秸秆+菌剂)显著增加了0~20cm土层中2~0.25mm粒级团聚体比例,显著增加了>0.25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深翻模式下,JG和YW显著增加了20~40cm土层中0.25~0.053mm粒级团聚体比例,且提高了>0.053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2~0.25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SOCa)和固定量(SOCi)与土壤总有机碳(SOCt)具有显著正相关,2~0.25mm粒级团聚体是影响有机碳固持能力的关键粒级。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的抗性及抗性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草莓灰霉病是草莓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解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常用杀菌剂异菌脲的抗性,本研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分别检测了2013年和2014年从北京地区15个草莓园采集的共计121株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的抗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存在较高的抗性频率,2014年较2013年的抗性频率略有上升,由40.4%上升为45.3%。不同草莓园菌株的抗性频率差异很大,可能与用药水平有关。2014年的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数分别占检测菌株总数的9.4%、28.1%和7.8%。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组氨酸激酶基因BcOS1中与二甲酰亚胺抗性相关的区段,对抗性菌株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cOS1基因第1 214位核苷酸发生了2类突变:以第Ⅰ类为主,菌株的抗性水平为中抗和高抗,由ATC突变为AGC,导致第365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丝氨酸;第Ⅱ类菌株为低抗,由ATC突变AAC,导致第365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变为天冬酰胺。 相似文献
3.
从玉米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降解菌W2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sp.)。菌株W24能利用阿特拉津作为氮源生长,当底物浓度为100 mg/L时,在适宜温度(20℃~35℃)、pH值为6~9,该菌株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均在40%以上、在最适温度(30℃)、pH值为7条件下培养72 h后,降解率达94.2%;当底物浓度为500 mg/L时,阿特拉津降解率仍达到40.4%。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菌株W24在培养35 d时对污染土壤中阿特拉津(50 mg/kg)的降解率为83.5%,菌株W24表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6.
选择吉林省不同肥力黑土,开展高、中、低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学指标测定,系统分析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拟合不同肥力土壤与微生物学肥力指标的关联性,确定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参考标准值。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有很大差异,高肥力土壤具有较高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真菌数量较低,为细菌型健康土壤;低肥力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较低,真菌数量较高。提出吉林省不同肥力土壤相关微生物指标临界阈值,建立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农田由于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了土壤硝酸盐累积,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日趋严重。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可将土壤中累积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产物,是消减厚包气带土壤累积的硝酸盐的重要途径。因此筛选高效反硝化微生物资源,对人工强化厚包气带土壤反硝化脱氮,阻控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采集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长期施氮[施氮量为600kg(N)·hm~(-2)·a~(-1)]定位试验0~150m农田厚包气带及含水层土壤样品,从中筛选到62株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62株菌株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9个属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挑选7株亲缘关系较远的菌株进行反硝化潜势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71、L13和L103具备反硝化产气能力。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3株菌均为无鞭毛的杆状细菌,其长度分别为1.0μm、1.5μm和1.5μm,只有L103具有运动能力。此外,菌株L103具有完全反硝化能力,且脱氮能力受到pH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菌株L103的反硝化速率高达1.62~2.36g(KNO_3)·d~(-1)·L~(-1),具备实际应用潜力。本研究表明华北平原厚包气带土壤中存在完全反硝化微生物,并可为人工强化治理厚包气带土壤硝酸盐污染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