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8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中讲:谚,传言也.谚语即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作为一种潜藏于民间的世俗文化形态的典型载体,深入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涂膜保鲜南美白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用壳聚糖作成膜剂,在壳聚糖涂膜液中添加功能性成分抗坏血酸(Vc)、植酸并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涂膜,处理后于4℃冷藏保鲜。以感官评定、TVB-N值、细菌总数、pH等作为鲜度指标,研究壳聚糖涂膜对延长南美白对虾货架期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涂膜的保鲜剂组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并且添加有0.5%抗坏血酸和0.1%植酸能有效地延缓虾黑变1~2 d,同时货架期可达到8 d,比空白组延长了3~4 d。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豆多肽对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L.)生物生长量和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影响。将大豆多肽2号粉和3号粉分别配制成高、中、低3种浓度的水溶液,以叶面喷洒与根部灌注的方式,对生长3年的西洋参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生物生长量和人参皂苷Rb1的变化并总结规律。大豆多肽2号粉4mg/ml浓度根部灌注对西洋参生物生长量与人参皂苷Rb1增加作用最明显。研究结果为提高西洋参产量与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西洋参的栽培种植中起到了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5.
7.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为了提高林业生态环境质量,笔者首先从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林业种植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降低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概率,为人们营造健康、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9.
为了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新选育大麦[2011(07)814]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4水平裂区试验设计,研究4个施氮量(N1:150kg/hm2,N2:180kg/hm2,N3:210kg/hm2,N4:240kg/hm2)和4个播种量(S1:375万粒/hm2,S2:450万粒/hm2,S3:525万粒/hm2,S4:600万粒/hm2)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播种量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随施氮量和播种量的增加,大麦孕穗期鲜叶产量、旗叶面积、SPAD值、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2S3或N3S2处理组合下达到峰值;N2S3处理组合鲜叶产量、SPAD值、旗叶面积和蛋白质含量较N1S1处理组合分别提高了102.70%、16.09%、86.39%和33.31%,N2S3处理组合Fe(295mg/kg)、Mn(76.59mg/kg)、Cu(8.10mg/kg)、Zn(30.94mg/kg)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因此,在甘肃省河西地区种植大麦[2011(07)814]获取鲜叶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建议一次性施氮量180~210kg/hm2以及播种量450万~525万粒/hm2,不仅能增加大麦鲜叶产量、SPAD值和旗叶面积,而且有利于提高鲜叶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及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DL-蛋氨酸,配制成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6%、0.55%、0.85%、1.14%、1.44%和1.73%的6种等氮等能(32.09%粗蛋白质,15.82 kJ/g总能)的饲料,以初始体质量(66.76±2.29)g的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每种实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实验鱼25尾,养殖系统为室内养殖系统,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发现,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大,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饲料蛋白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蛋氨酸含量为1.14%时WGR、SGR、PER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1.91%、2.73%/d和2.53%),FCR达到最低(为1.23),PDR则在蛋氨酸水平为1.44%时达到最大(47.22%)。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肝体比和脏体比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肥满度则无明显的变化;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粗蛋白、全鱼和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肌肉中组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余各种氨基酸含量及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肌肉氨基酸总量(ΣTA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WGR、SGR、PER、PDR、FCR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胱氨酸含量为0.30%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应为1.13%~1.16%,占饲料蛋白质的3.52%~3.6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