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春小麦主产区和优质产区,近期的报道表明该区域化肥施用量高达1050 kg hm-2,远远高于352kg hm-2的全国平均水平,氮肥的过量施用尤为严重,达到340 kg hm-2,远高于我国小麦氮肥169 kg hm-2推荐用量,而大多数农户没有施用钾肥的习惯,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施用严重威胁着当地小麦的生产。研究以实现区域春小麦化肥减施增效为目标,设置减氮磷增钾的平衡施肥模式、农户模式和无氮处理,从产量、肥料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并从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与转运角度进行生理机制上的阐释。2018~2019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施肥模式比农户模式氮肥减少33.18%,磷肥减少34.25%而适当增加钾肥的条件下,小麦穗粒数虽然有一定的减少,但是显著增加了千粒重,产量没有减少;氮肥农学效率增加47.46%,偏生产力提高42.18%,磷肥偏生产力增加29.92%。平衡施肥模式稳产增效的主要原因是,地上部花后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快,虽然总的氮素累积量较少,但是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效率和对籽粒的...  相似文献   
2.
探索了离岸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海鲈的生长参数。养殖海域水温全年平均温度为(23.4±5.8)℃,全年平均盐度为(22.9±4.5)‰。在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中,海鲈的饲料系数(FCR)保持在1.78~1.97,整体存活率为(89.3±5.39)%。海鲈体长与体重关系可用W=0.014 9L3.026 5(R2=0.956)表达,所获b值高于长江与珠江口处所报道数值,但低于韩国Baekya岛海域所报道数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种子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各种理化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国外几个研究小组近10年的研究证实,种子细胞质以玻璃态存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种子衰老密切相关,而玻璃化温度又与种子中的糖、蛋白等物质有关。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种子中存在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和阿马多瑞反应的非酶促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在种子水分含量极低的条件下发生,其产物在种胚内的积累成为种子衰老的原因,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修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种子中糖代谢等途径进而引起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沟垄集雨技术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旱区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简要概述了沟垄集雨技术的概念,综合目前的研究进展,从集雨、保墒和用水三个环节总结了影响沟垄集雨技术效果的因素,分析了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沟垄集雨技术在旱作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种子理化反应与种子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种子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各种理化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国外几个研究小组近10年的研究证实,种子细胞质以玻璃态存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种子衰老密切相关,而玻璃化温度又与种子中的糖、蛋白等物质有关。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种子中存在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和阿马多瑞反应的非酶促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在种子水分含量极低的条件下发生,其产物在种胚内的积累成为种子衰老的原因,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修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种子中糖代谢等途径进而引起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6.
以克新1号为试材,设置不同硅肥施用量处理进行两年试验,测定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未施用硅肥对照相比,施用硅肥处理的马铃薯叶片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提高,根冠比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方面,各硅肥施用量处理均可提高产量及商品薯率,硅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29.95%,商品薯率增加5.5百分点;施用量为75 kg·hm-2时较对照两年平均增产57.01%,商品薯率增加8.8百分点。块茎淀粉含量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则显著下降。综上,硅肥施用量为75 kg·hm-2时对马铃薯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的提高效果最为明显,而马铃薯块茎相关品质指标在硅肥施用量为45 kg·hm-2时较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漫灌、喷灌、露地滴灌、膜下滴灌下马铃薯生物量、田间农艺性状、块茎商品特性等.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马铃薯苗期到淀粉积累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及收获时块茎产量、单株薯数、可溶性蛋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喷灌和漫灌相比,滴灌(露地和膜下)下单株薯数、大薯比率、单株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升高,但还原糖降低.露地滴灌和膜下滴灌下,节水、高产、质优.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的经济器官是块茎,其形成过程及生理调节机理一直是植物生理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马铃薯块茎形成的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光周期、温度、p H、介质蔗糖浓度、土壤紧实度、氮素供应量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或诱导马铃薯块茎的形成,而且这些环境因素主要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的代谢进而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一些研究还发现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也有影响,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根据其他环境因素影响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研究进展,推测激素可能介导了氮素形态对块茎形成的调控作用。因此开展氮素形态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机制的研究非常必要,研究结果将为指导马铃薯的养分管理、专用肥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选用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研究了不同土壤pH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块茎发育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5.0、pH6.5、pH8.0处理下的马铃薯植株结薯率、单个薯重、株高、叶面积和整株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pH3.5、pH9.5处理,而pH5.0、pH6.5、pH8.0三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克新1号’品种的单株薯数在pH8.0处理下最高,而‘费乌瑞它’品种在pH5.0、pH6.5、pH8.0处理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不同pH处理下,马铃薯块茎形成前后的叶片、匍匐茎中脱落酸(ABA)含量为pH6.5=pH8.0> pH5.0=pH9.5> pH3.5,而赤霉素(GA)含量、赤霉素比玉米素核苷(GA/ZR)值、赤霉素比生长素(GA/IAA)值均在pH9.5处理下最高,呈pH9.5> pH3.5> pH5.0=pH6.5=pH8.0;其脱落酸比赤霉素(ABA/GA)值则在pH5.0、pH6.5、pH8.0处理下显著高于pH3.5和pH9.5,这与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结薯时间、结薯数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在极端的酸碱(pH3.5和pH...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及增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省份之一,探究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基础地力状况,评价基础地力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关系,为指导不同生态区及土壤肥力下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在内蒙古4个马铃薯主产区开展的1118个试验点无肥区(CK)和施氮磷钾肥(NPK)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数据。以无肥区马铃薯产量来评价土壤的基础地力,计算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采用边界线拟合方法预测马铃薯最大潜在产量,计算其可获得的产量差,进而明确基础地力对主产区马铃薯产量及产量差的影响。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基础地力对马铃薯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内蒙古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13.10、14.67、15.71和16.45t/hm^2;氮磷钾推荐施肥产量依次在20.90、23.17、25.34、26.54 t/hm^2;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57.6%、62.7%、63.9%和66.2%。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逐渐增大。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呈显著正相关,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马铃薯施肥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直线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69、0.876、0.770和0.790 (P <0.0001)。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马铃薯施肥产量与预测的最高施肥产量的差值变小,施肥产量的稳定性指数下降,可持续性指数增大。【结论】内蒙古马铃薯各主产区的土壤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的马铃薯基础地力产量、施肥产量及地力贡献率指标均显著高于阴山南麓区。阴山南麓区、阴山北麓区、燕山丘陵区、大兴安岭北麓区施肥可获得的最高预测产量分别为53.68、62.87、65.39和69.65 t/hm^2。土壤基础地力与马铃薯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高增大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有利于马铃薯的高产、稳产。随着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土壤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施肥可获得的产量潜力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