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年生桉树杂交种生长与抗风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2×10的析因交配桉树杂交种为研究材料,杂种的母本为尾叶桉和细叶桉,父本为巨桉、粗皮桉、细叶桉和尾叶桉。对27个月生杂交种的材积生长、抵抗风速为18和40m/s台风的抗风指数(WR1 和WR2)的研究表明,材积生长在母本间差异不显著(犘>0.05),但在父本间、母本与父本的交互作用间差异显著(犘<0.05);WR1 在父、母本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犘<0.05),WR2 只在父本间差异显著(犘<0.05)。在材积生长上,巨桉作为父本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T1×G2、U1×P3具有高的特殊配合力;在抗风指数上,G1、G2和P2作为父本分别对WR1 和WR2 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材积生长性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狭义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14~0.17 和0.30~0.36;抗风指数受加性基因控制,遗传力为0.10~0.11。以尾叶桉为母本的子代材积生长性状遗传力高于细叶桉母本的子代、抗风指数的遗传力高于细叶桉母本的子代;材积生长性状与WR1 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犘<0.05),与WR2 呈显著负相关(犘<0.05)。 相似文献
2.
为了系统深入地对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11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为材料,使用无损检测仪器Pilodyn和Fakopp测定立木的外部密度和应力波传输速度,用轴向生长应变仪器CIRAD-ForestMethod测定立木生长应力,结合对原木外观形质的检测和单板质量等级的划分,运用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立木的材性性状,原木形质中的小头最小直径、弯曲度和端裂指数存在显著差异。节疤,尤其死节(孔洞)、裂缝是降低单板等级的主要因素。无性系间单板出材率和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出材率(%)从大到小排序为:GL9(48.27),EC34(47.17),LH1(44.00),DH32-22(42.00),GL4(37.56),SH7(34.88),UC184-1(34.38),LH5(31.06),M1(29.74),DH201-2(25.41),SG1(16.28),最大是最小的2.97倍;单段原木价值(RMB/log)从高到低排序为:EC34(13.37),GL9(13.12),GL4(12.36),LH1(12.02),DH32-22(11.55),LH5(10.72),SH7(9.22),UC184-1(7.95),M1(7.55),DH201-2(5.97),SG1(4.88),最高是最低的2.74倍;单位材积价值(RMB/m3)从高到低排序为:EC34(856.49),LH1(794.55),GL9(788.68),DH32-22(763.02),GL4(681.44),SH7(629.35),UC184-1(597.66),LH5(559.08),M1(538.39),DH201-2(450.49),SG1(294.53),最高是最低的2.91倍。5个品种的无性系作为胶合板用材,尾巨桉无性系价值最高。原木弯曲度是影响单板出材率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木材密度、小头直径、应力波传输速度及端裂指数等对其也有显著影响。无损检测仪器Pilodyn和Fakopp可对单板出材率和单位材积价值进行粗略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华南4个地区的桉树青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和致病性测试研究,以期为有效预防其发生提供依据.分别对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1株桉树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力强弱测试比较,11株病原菌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序列形成支持率为86%分枝,表明其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高度同源性.以桉树无性系DH32-29组培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法对11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不同菌株间在致病性上差异显著(P<0.01或P<0.05),以发病高峰期、高峰期发病率和平均发病率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K=3),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广西、海南的各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HY01、HY02、DA01、HP04菌株与HP05分为1类,DA02和DA03为第2类,而YJ01、HP01、HP02和HP03为第3类.对4个不同地区(采样点)的青枯病菌株平均发病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来源广东阳江菌株致病性显著地低于其他来源菌株.不同地理来源菌株之间在致病性上无明显相关性,同一地区内同时存在着致病力强弱菌株,HP03的生物型4-1菌株与其他生物型3菌株在致病性亦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粗皮桉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粗皮桉是生产锯材的潜力树种之一。对其进行了种源/家系早期选择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试验林的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为7.69m和7.08cm,保存率为75.08%,且各指标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的遗传力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2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力分别为26.3%和22.8%,用指数选择法选出17861等8个种批(平均树高7.82-7.93m,平均胸径6.99-7.38cm)和211等15个家系(平均树高7.80-9.43m,平均胸径8.00-8.69cm)为推荐的潜力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两种方法进行尾巨桉(DH32-29)叶片脂肪酸的提取,并利用GC-MS技术分析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法均检出尾巨桉叶片含6种脂肪酸,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十四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各成分含量均以α-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为主;索氏法提取粗脂肪酸的提取率(7.64%)高于超声波法(6.12%);索氏法提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占提取粗脂总量的21.30%,主要为亚油酸(20.67%)和α-亚麻酸(0.63%). 相似文献
7.
8.
5年生锯叶棕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叶棕是美国东南部常见的一种棕榈科珍贵药用植物,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进了锯叶棕的优质种源后,定期对其树高、地径、冠幅、分株等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年生锯叶棕总体生长缓慢,但分株能力强。从树高、地径等指标来看,前2a生长最快,3~4a生长缓慢,第5a生长又出现变快趋势。5 a后锯叶棕最多可由1株分株为16株,树高最高为262 cm,地径最大为28 mm,冠幅最大为420 cm。锯叶棕生长差异性较大,最小的锯叶棕树高仅为97 cm,地径为8 cm。 相似文献
9.
10.
“近自然林业”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树种,但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桉树人工林出现了地力衰退、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自然林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内涵、发展历程及经营技术要点等进行阐述,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整套桉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措施,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及规划、适当的人工混交林措施、科学的植被管理等,以期为"近自然林业"理论在热带亚热带速生树种经营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