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3.
本试验以祁门槠叶种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三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五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种,说明三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相似文献
4.
山地茶园防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修剪、铺草、覆膜、喷灌防冻剂等6项技术措施对山地茶园茶树的抗寒性影响及SOD、POD酶活性与受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各处理随着受冻率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SOD酶活性也相应增加,这与茶树自身的修复功能有关;②对于山地茶园,受风冻影响,直接应用于茶树树冠的技术措施要比应用于环境及土壤的技术措施效果好。6种处理效果为:覆膜>铺草>对照>未修剪>灌根>喷冠;③秋天进行适当的修剪,对降低茶树冻害有利。 相似文献
5.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扦插繁殖技术在我国已有 2 0 0多a的历史 ,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 ,它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具有繁殖系数大 ,方法简便 ,扦插后发根 ,成苗快等优点。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 ,整齐一致 ,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近 2 0a来 ,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茶树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大量试验 ,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现将各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 对扦插用穗的研究 短穗扦插技术 ,现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各产茶区运用最广泛的繁殖茶树种苗方法 ,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也相继发展。董丽娟等对插穗的成熟度进行研究 ,认为一年生褐枝 ,…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氮360 kg?hm?2(T1)、施氮720 kg?hm?2(T2)处理下茶园土壤无机氮、p H、各形态氟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探讨茶园施氮对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茶园施氮后短期内(20~3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降低;长期(45~50 d)土壤水溶态氟含量的降低作用减弱,土壤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的含量增加;在试验结束时(164 d),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降低,T2处理0~20 cm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增加。2)0~20 cm茶园土壤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与NH4+-N分别呈极显著负、正相关(P0.01),20~40 cm土壤水溶态氟、交换态氟与NO3?-N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土壤p H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其他3种形态氟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铁锰结合态氟与交换态氟、有机结合态氟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水溶态氟均无显著相关性。3)春茶前后施氮可以降低春、夏、秋茶树新梢一芽四叶、一芽五叶氟含量,但未达显著水平。T1处理新梢氟含量的降低值为夏茶(25.15~27.95 mg?kg?1)秋茶(21.06~24.31 mg?kg?1)春茶(18.58~21.03 mg?kg?1),T2处理的降低值为秋茶(18.64~22.34 mg?kg?1)夏茶(7.79~14.14 mg?kg?1)春茶(3.52~7.30 mg?kg?1)。春、夏、秋茶树新梢氟含量主要受0~20 cm土壤无机氮和20~40 cm土壤p H的影响。因此推测施氮通过影响茶树根系氟的吸收和氟在叶片中的累积过程调控茶树新梢氟含量,该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施氮技术降低茶园土壤和茶树新梢氟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单宁酸对不同pH茶园土壤中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云南省普洱市和江西省南昌县两地典型的茶园土壤,通过添加HCl和Ca(OH)2调节土壤pH,研究不同pH(3.0、3.5、4.0、4.5)茶园土壤添加0.4 mmol·kg 1、2.0 mmol·kg 1、4.0 mmol·kg 1、8.0 mmol·kg 1、12.0 mmol·kg 1单宁酸后,活性铝形态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酸溶无机铝[Al(OH)03]和腐殖酸铝[Al-H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单宁酸添加量为0~0.4 mmol·kg 1和0~2.0 mmol·kg 1时,江西南昌和云南普洱茶园土壤中交换态铝随土壤pH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羟基态铝、酸溶无机铝和腐殖酸铝呈逐渐上升趋势;当单宁酸浓度增至2.0 mmol·kg 1以上时,随土壤pH的增加,单宁酸对活性铝释放的抑制作用增强,各形态活性铝含量都较低,且不同pH处理土壤间的差异不显著。0~20 cm土层土壤与20~40 cm土层土壤变化规律大致相似,总体上看,下层土壤活性铝总量高于上层。云南普洱茶园土壤活性铝总量明显高于江西南昌的茶园土壤。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土壤中,pH与羟基态铝、腐殖酸铝、土壤酸碱缓冲容量(pHBC)呈正相关(r=0.796,P0.01;r=0.960,P0.01;r=0.852,P0.01);pHBC与交换态铝、羟基态铝呈负相关(r=0.904,P0.01;r=0.645,P0.05),而与腐殖酸铝呈正相关(r=0.795,P0.01)。同时,单宁酸加入浓度为0~0.4 mmol·kg 1时,土壤pH明显上升,之后随着单宁酸加入浓度的增加土壤pH持续下降,土壤pH(YpH)与单宁浓度(CDN)在此阶段基本符合方程:YpH=0.04CDN+3.82(R2=0.95,P0.01)的线性变化趋势,在单宁酸浓度达到8.0~12.0 mmol·kg 1时,土壤pH基本不再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红黄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方法,研究相当于宣城平均年降水量条件下钙在茶园土壤垂直方向上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钙的大多数形态很容易随水分运动发生迁移。随着加入土柱中钙量增加,淋溶液中钙的浓度,在0~20d时间段内均呈下降趋势;在20~40d时间段内,T1、T2、T3均呈急剧上升趋势,淋出液中钙浓度分别达到2 156,2 484,2 480mg/L,CK基本维持平衡不变;而在40~50d时间内,T1、T2、T3呈明显下降趋势。钙淋出量为T3T2T1CK,而钙淋出率则是T1T2T3CK。最大淋出率在30%左右,而最小的淋出率在10%左右,钙的淋出率有20%受到添加钙浓度的影响。淋溶后,土壤中有效态钙含量相对于原土增加3.5%~25.6%。从整个淋溶过程看,钙的迁移速率约为1.11cm/d。淋溶液中的pH与pCa和pAl的关系分别为:pCa=2.1102pH-4.6636(R2=0.914 6,p0.01);pAl=2.9263pH-6.9138(R2=0.913 8,p0.01)。外源游离钙的加入量与钙淋出量呈正相关关系,与钙淋出率呈负相关关系。钙离子对土壤pH的提升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尤其是在0-5cm层提升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炭因其多孔性、容重小、比表面积大、表面电荷多及稳定性强等特点对土壤物理结构和水分转运产生影响,是土壤改良和修复的重要材料,其可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途径作用于土壤,但其对土壤的影响随土壤自身理化性状和生物质炭原料类型不同而异。从生物质炭的组成、制备、性质特征等方面入手,结合土壤物理结构和生物质炭类型,综合阐述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孔隙分布、容重大小和水分特征等方面的作用,梳理归纳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性状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主要通过结构扩容、孔隙调节、胶结絮凝、物理吸附、配位络合、共沉淀等方式作用于土壤胶体表面,实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和修复。综述分析了生物质炭研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生物质炭研究应重点关注生物质炭在土壤物理结构改良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及不同类型生物质炭施用后的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 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