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镰刀菌筛选模型和肿瘤细胞筛选模型对190株分离自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16株内生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人肝癌细胞Hep G-2抑制率大于50%,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菌株JFL3007a和BWL6045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人肝癌细胞Hep G-2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寻找其生物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狗脊、盾蕨、凤丫蕨的耐旱能力,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三种蕨类植物材料在温室中采用自然干旱的方式进行干旱胁迫,每5天测定1次胁迫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并测定其叶片保水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狗脊的叶片保水力变化幅度最大,凤丫蕨其次,盾蕨最小;各植物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持续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凤丫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凤丫蕨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前期迅速增长,狗脊、盾蕨缓慢上升。综合分析表明三种蕨类耐旱能力依次为狗脊盾蕨凤丫蕨。 相似文献
3.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在不同生长周期15 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 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4.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在不同生长周期15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活菌菌饼法和滤纸片法研究筛选64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试。菌饼试验结果显示,11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17.2%,抑菌圈在Φ(8.7±0.3~16.2±0.2)mm间。滤纸片试验结果显示,12株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占总菌数的18.8%,抑菌圈在Φ(8.7±0.3~28.2±0.4)mm间。2种方法的最高活性菌株不一致,但最高活性菌株(B30、F52)和同时显示较高活性的菌株(B14、B30、B32、F7、F52)被测出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根据结果推测,对无乳链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可能含有甾体及三萜类物质。结果为深入研究内生真菌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抑制奠定基础,也为生物防治罗非鱼病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7.
以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海南粗榧为研究对象,从423个表面消毒的组织块中,分离获得416个内生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 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分别归入12个属,10属为半知菌,2属为子囊菌。结果表明,在海南粗榧不同组织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Phomopsis)均为优势类群,其中,刺盘孢属在叶中最多,拟茎点霉属在树干皮、根皮中最多。此外,镰孢霉属(Fusarium)为树干皮的优势类群,球二孢属(Lasiodiplodia)为根皮的优势类群,双胞束梗霉属(Didymostilbe)为叶的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忆)为0.97~1.83,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似性系数(CS)为0.63~1.00曰分离得到的菌株中,WZS7165、WZS7240及WZS7277与已报道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只有97%、92豫、88豫,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以确定其是否为微生物新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9.
10.
本试验采用SCD—Ⅱ型兽医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对483头乳牛进行了早期怀孕诊断。最早探测宫血音、胎心音、胎血音的时间分别为16d、50d、59d。宫血音在配种后16~30d、31~50d的符合率分别为92.93%(184/198)、97.91%(141/144),配种后51~79d及未怀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16/116)、100%(36/36)。胎血音在配种后59~65d、70~85d的符合率分别为48.15%(13/27)、90.35%(25/27)。试验证明,检测宫血音的时间比胎心音、胎血音提前30~40d左右,并与直肠检查法相比较,其符合率高。因此,乳中的早期怀孕诊断可用宫血音作为判定怀孕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