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国下萨克森州南部黄土地区的肥料试验中,通过对冬性大麦和小麦茎基部节间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来检验是否可作为冬性谷类作物从拔节到抽穗期间的氮肥需要量的适宜指标。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采用简便的植株汁液测定,进而确定硝酸盐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1、用二苯胺-硫酸试剂可以精确地测出鲜样中200—2000ppm的硝酸盐浓度。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农民应用。2、试验区的冬小麦和冬大麦,在春季氮素供应[土壤矿质态N(Nmin)+氮肥]相同的条件下,从拔节到抽穗期间,茎基都节间的NO_3~-含量在50—4000ppm之间不等,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前茬作物和有机肥不同而引起的。3、植株茎基部节间的硝酸盐含量和耕层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密切相关。4、从拔节到抽穗期间测定茎基部节间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需要量呈显著相关。由此不仅可以对冬小麦及冬大麦后期的氮素追肥提供参考,还可以确定氮肥的需要量和施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用盆栽试验测定乙醇胺对春大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每个容器用8~12mg的乙醇胺,在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提高4%~15%左右.此外,矿质肥料中氮素的利用效率也有所改善.乙醇胺的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分蘖成穗数和改善根系的生长状况来实现的.乙醇胺的效果只在α=0.05时显著(t测验). 相似文献
3.
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低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抗旱性有关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的认同.选取8个冬小麦品种为试材,设置干旱(0水)、节水(2水)和足水(4水)的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供水条件的反应和生育时期的RWL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RWL差异不显著.RWL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高.0水处理的衡7228 RWL最低,冀5579和石麦16也较低.2水处理的石麦16最低,石麦14和冀5579也较低.4水处理下,石新618 的RWL最低,石麦14和衡7228较低,综合3种灌水结果,石麦16、冀5579和石麦14抗旱节水性较好.RWL随着生育进程而变化,拔节期较低,逐渐增加,至抽穗期达到峰值,此后明显下降,直至成熟.前期控水对降低小麦离体叶片失水速率,提高抗旱节水性有利.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华南,德国黑森州Justus Liebig大学植物营养系同广西农学院植保系共同进行了用4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BAS111、DCiB、EL500和Torpal C对水稻进行处理的合作研究,并获得成功。试验表明,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低株高及增加稻谷产量具有显著效应。试验处理的方法是:将生长调节剂配制成2.5×10~(-5)M浓度的溶液,然后分别进行如下三种不同方式的处理:(1)种子处理。先将稻种在前一天晚上用自来 相似文献
5.
6.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辽宁省中西部地区春旱频繁及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用1∶2轮耕、1∶1轮耕、铁茬垄侧播种、铁茬茬间播种、铁茬茬间播种覆盖、保墒蓄水耕作及灭茬后原垄播种(对照)等耕作措施,研究其对玉米苗期土壤水热状况及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耕作措施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中铁茬茬间播种覆盖更加明显;不同耕作措施下耕层土壤温度从整体上表现为留茬覆盖<留茬<灭茬;1∶2轮耕的幼苗干物重最大;铁茬茬间播种处理的幼苗性状明显优于其它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目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相继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努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这个问题较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基础、资源状况、人口等问题所决定的特殊国情,不可能也不适于套用某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只能借鉴和汲取国外一些共同的、有代表性的经验,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从我国的农业现状、趋势及发展潜力的分析入手,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土壤底墒与苗期灌溉量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了土壤底墒和苗期灌溉量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苗期株高、总干重与土壤底墒、灌溉量关系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底墒显著影响玉米出苗率,玉米出苗率最高时的壤土和沙土底墒分别为20.6%和13.6%;土壤底墒和苗期灌溉量的交互作用对株高和单株干物质重量具有相互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玉米苗期株高和总干重最大时的壤土底墒均为15.1%,最佳灌溉量分别为86.7 mm和91.7 mm;玉米苗期株高和总干重最大时的沙土底墒分别为12%和13%,最佳灌溉量均为76 m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