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不同连作障害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病害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鲜重产量与黑斑病发病率、白绢病发病率之间均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叶斑病发病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防控技术对不同病害发病率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2.
樊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33-21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有一批领头雁,领头雁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头雁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起着示范、推动、辐射等多方面的作用.从转变观点、放宽政策、搭建平台、培育新型农民和发挥党员及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73.
甲基对硫磷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甲基对硫磷的结构特征,从甲基对硫磷的甲氧基部位连接了两种间隔臂,合成了两种半抗原,并通过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制备了与不同的载体蛋白偶联的人工抗原。采用其中两种结合物进行动物免疫,得到了针对两种抗原的高效价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种甲基对硫磷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限分别为2.0和6.1ng·mL-1。两种抗体对甲基对硫磷表现了很高的特异性,除了对硫磷以外,对结构相似的几种有机磷农药均无交叉反应。土壤和河水中的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ELISA方法得到的回收率及CV值都与GC方法基本吻合,且检测灵敏度比GC还高,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4.
环境因子对鲍和牡蛎精子运动能力及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环境因子如K^ 、Na^ 、Ca^2 、Mg^2 、Cl^-、SO4^2-以及蔗糖、pH、氨海水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太平洋牡蛎(Creastrea gigas)精子运动及受精率的影响。精子在0.4-0.5mol/L的NaCl、KCl溶液中运动能力为1005,但受精能力较差或完全不受精。在替代海水中无Ca^2 的情况下,牡蛎不受精,但鲍有较低的受精能力。Mg^2 作用不明显。在0.5-0.6mol/L蔗糖溶液中鲍精子能运动,且有较低的受精能力,但牡蛎精子完全不能运动和受精。氨海水对精子运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pH为6.0-8.0时精子运动能力较强,但受精的pH适宜范围为7.0-8.0,同时鲍和牡蛎在精子运动和受精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5.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浑河干流水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浑河干流水质状况,基于2010年浑河干流水质监测数据,选用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总磷和石油类等7项监测项目,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浑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干流阿及堡、戈布桥和东陵大桥断面水质较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七间房、砂山、七台子和于家房断面水质较差,不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根据各断面评价因子权重分析,七间房断面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砂山断面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次之;七台子断面和于家房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氨氮和总磷。从浑河干流整体考虑,氨氮超标为河流部分水质断面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6.
乌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乌江流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2006年7-8月对贵州境内乌江流域干流和16条主要支流共34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G.I)和Shannon-Wiener指数(H)对流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共获底栖动物132 种,隶属4门7纲54科,其中线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21种,软体动物37种,节肢动物73种,在种类数上以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占优势,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8.03%和53.78%。流域底栖动物密度为22-21712 ind./m2,其中霍甫水丝蚓、凸旋螺相对密度较高,在流域分布较为广泛,是流域的优势种;乌江大桥、沙沱电站、沿河二桥、思渠等断面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H=2.97~3.56)。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或以软体动物为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或以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主、环节动物为主、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以节肢动物为主等类型,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水质生物评价显示:基于BPI, 有21个断面受到轻度到中度污染;基于H, 有31个断面受到中度到严重污染;基于G.I, 则34个断面分别受到轻度到严重污染。为使流域水质得到改善,必须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7.
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牛、羊源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选择了3对引物A,B,C.A可扩增大多数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上一个371 bp的区段,B可扩增位于牛mtDNAD-loop区段内的一个274 bp的区段,C可扩增羊mtDNA基因上一个199bp的区段.由于3对引物扩增的产物分别相差约100 bp左右,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来并观察结果,建立了基于内对照的同时检测牛、羊源性成分的三重PCR方法.  相似文献   
178.
将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疫苗连续传代至30代,取第10、20、30代重组病毒作为受检代次,进行外源基因片段的克隆与测序,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验各代次的表达,并以第10、20、30代重组鸡痘病毒疫苗进行免疫保护效力试验。对各代次模板进行PCR反应,分别扩增出特异的1.7kb外源基因片段,酶切位点与原始代次相同;各代次外源基因序列与原始序列相比,仅有1个碱基发生变化,不涉及氨基酸的变化;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各代次均有显著表达;各免疫组在免疫后第7、10、14、20天的HI抗体效价(log2)逐渐上升;攻毒后第5天各免疫组排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各免疫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此重组载体疫苗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经过30代的传代后外源插入基因及其表达未见变化,免疫保护效力亦与原代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