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乌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乌江流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状况,2006年7-8月对贵州境内乌江流域干流和16条主要支流共34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生物学污染指数(BPI)、Goodnight-Whitley生物指数(G.I)和Shannon-Wiener指数(H)对流域水质进行了评价。共获底栖动物132 种,隶属4门7纲54科,其中线形动物1种,环节动物21种,软体动物37种,节肢动物73种,在种类数上以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占优势,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8.03%和53.78%。流域底栖动物密度为22-21712 ind./m2,其中霍甫水丝蚓、凸旋螺相对密度较高,在流域分布较为广泛,是流域的优势种;乌江大桥、沙沱电站、沿河二桥、思渠等断面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H=2.97~3.56)。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或以软体动物为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或以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主、环节动物为主、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以节肢动物为主等类型,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种。水质生物评价显示:基于BPI, 有21个断面受到轻度到中度污染;基于H, 有31个断面受到中度到严重污染;基于G.I, 则34个断面分别受到轻度到严重污染。为使流域水质得到改善,必须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2.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浑河干流水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浑河干流水质状况,基于2010年浑河干流水质监测数据,选用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总磷和石油类等7项监测项目,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浑河干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干流阿及堡、戈布桥和东陵大桥断面水质较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七间房、砂山、七台子和于家房断面水质较差,不能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根据各断面评价因子权重分析,七间房断面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砂山断面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次之;七台子断面和于家房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氨氮和总磷。从浑河干流整体考虑,氨氮超标为河流部分水质断面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对云斑白条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挥发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GC MS DS分析 ,鉴定了 6 8个成分 ,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挥发物成分最多 ,2 71杨最少 ,Ⅰ 6 9杨与 2 97杨居中。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的杨树的烷烃含量及提取物含有的挥发物成分的数量与抗性一致。另外 ,南抗 1号A 34 17杨、2 97杨和Ⅰ 6 9杨中松柏醇的含量远远高于 2 71杨 ,具有高抗性能的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有机酸、醛、酮、酯等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对总离子流较强的 2 4个成分进行了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 ,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 ,Ⅰ 6 9杨和 2 71杨首先聚为一类 ,其次将南抗 1号A 34 17杨和 2 97杨聚为一类 ,最后将南抗 1号A 34 17杨和Ⅰ 6 9杨又聚为一类 ,这与南抗 1号A 34 17杨抗性最强 ,2 97杨次之 ,Ⅰ 6 9杨为中抗 ,2 71杨为感虫的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44.
棉花黄萎病菌与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简要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及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 ,各地的棉花黄萎病菌均存在致病力的分化 ,其致病机理是病菌侵入棉花后菌丝及孢子在导管内大量繁殖 ,同时刺激邻近的薄壁细胞产生胶状物质及侵填体而堵塞导管 ,使水分和养分运输发生困难 ,更重要的是病菌在棉株体内产生的糖蛋白毒素作用的结果。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方式争论较大 ,但一般在温室由单一菌系接种鉴定时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单基因遗传 ,而在田间病圃或用多菌系混合鉴定时 ,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多基因遗传。由于陆地棉内缺乏高抗黄萎病资源 ,给棉花抗黄萎病育种带来一定困难 ,但 90年代以来 ,已育成 86 - 6、川 73 7、川 2 80 2、豫棉 1 9号、豫棉 2 1号等一些抗黄萎病的新品种。上述抗黄萎病品种在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5.
通过粒子群电解装置(PEC)对含酚废水进行处理,对影响粒子群的一些基本因素(电解时间、pH值、电流、电压、添加剂和不同填充粒子)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出了最佳的操作参数;同时也对PEC装置处理煤制气厂的焦化含酚废水进行了试验验证,为实际进行工业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还探讨了粒子群电解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6.
中药虻虫纤溶成分(TFC)及其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虻虫生药浸提液经75%饱和度(NH4)2SO4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得虻虫纤溶成分(TFC);TFC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7.5;0.52mmol/L PMSF能完全抑制TFC的纤溶活性。金属离子Ca^+,Mg^++,Zn^++,Cu^++,Mn^++,Hg^++对TFC活性有部分抑制作用,TFC既上有纤溶酶活性,又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活性,既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又  相似文献   
147.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不同连作障害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病害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鲜重产量与黑斑病发病率、白绢病发病率之间均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叶斑病发病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不同防控技术对不同病害发病率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所涉及不同技术领域进行绩效评价和比较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9.
用营养酸模、普那菊苣对舍饲条件下的秦杂母牛进行了育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 、 组及对照组 ( CK)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0 .76kg、0 .72 kg、0 .5 7kg,两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增重 33.33%及 2 6.32 % ,差异极显著 ( P<0 .0 1 ) ;每千克增重可分别降低饲料成本 0 .94元和 0 .68元。表明用这两种优质牧草进行肉牛育肥 ,切实可行、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0.
新城疫单抗酶联免疫试剂盒的完善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初步研制的新城疫 (ND)单抗酶联免疫 (EL ISA)试剂盒进行了完善。以 2 .5 m g/ L 的抗 NDV腹水单抗 M2 2 包被酶标板 ,4 % FCS- PBS溶液为阴性对照 ,聚乙二醇 (PEG 10 0 0 0 )浓缩 L a Sota病毒液为阳性对照 ,P/ N≥ 2 .5为临诊样品阳性判定标准 ,对纯化的新城疫病毒 (NDV)蛋白的检出限为 2 μg/ L。用该试剂盒跟踪监测免疫鸡群中个体感染ND强毒后排毒动态 ,并平行测定血凝抑制 (HI)抗体。跟踪采集 2免疫鸡群泄殖腔棉拭和血液一一对应样品 2 317份 ,2实验鸡群棉拭样品 36 30份 ,血液样品 14 4 0份。结果表明 ,HI效价在 2~ 14之间的个体均可检出强毒 ,但 HI在 6以下的个体检出率最高 ,而排毒个体的高水平抗体是强毒感染刺激所致。个体感染强毒后一般排毒 1~ 3周 ,其中 HI抗体水平低者排毒时间相对较长 ;个体在感染后 3~ 6 d和 11~ 14 d出现 2个排毒高峰。强毒一旦侵入鸡群便可在群内巡回传播 ,长期维持下来。 HI抗体在感染初期先下降 ,然后迅速上升 ,且感染前低者上升速度较快 ,幅度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