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4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61篇
  83篇
综合类   56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79篇
园艺   89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为了测定在不同冷冻温度不同储藏时间下核桃‘温185’、核桃‘新2’枝条的抗寒性。采用室温(CK)、人工模拟低温等不同温度分别储藏5、12、24 h的核桃枝条,并测定比较了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储藏时间不同冷冻温度下不同品种核桃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10℃低温处理5 h,‘温185’和‘新2’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分别比室温增高2.54%、0.56%。‘温185’在受到低温胁迫后MDA含量逐渐降低,而‘新2’枝条MDA含量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低温对核桃枝条有一定的伤害,但由于整个过程中脯氨酸变化幅度不大,枝条内脯氨酸积累量的高低与冻害程度相关性不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各个品种的SOD酶活性呈降低的变化趋势,‘温185’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升高、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总的变化趋势是降低。‘新2’在5、12、24 h处理时间下枝条SOD酶活性随着储藏温度的降低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对核桃枝条抗寒性有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初步推测‘温185’抗寒性比‘新2’高。  相似文献   
82.
塔吉克斯坦百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塔吉克斯坦百年逐月降水资料,以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以及ArcGIS地统计模块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百年,塔吉克斯坦年总降水量和四季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并有明显的变化周期;除夏季以外,春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都发生显著性的突变;空间变化上,在1901-2011年,塔吉克斯坦年平均降水总体上呈从西南和东部向中部递增的特征,其中1901-1930年处于少雨期;1931-1960年和1991-2011年处于多雨期.  相似文献   
83.
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2011年7月和9月对该保护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共获得土壤螨类7268只,隶属于3亚目51科58属。其中甲螨亚目3819只,38科44属,占总数的93.34%;中气门亚目264只,9科11属,占总数的6.45%;前气门亚目7只3科3属,占总数的0.21%。整个研究区域中奥甲螨属Oppia、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钉棱甲螨属Passalozetes、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0.05%;阿斯甲螨属、短甲螨属、大翼甲螨属等13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数的29.43%;其余的41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10.52%。2)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林间草地>混交林>沼泽地>草甸草原>灌木林;而类群数依次为阔叶林>草甸草原>沼泽地>针叶林>灌木林>混交林>林间草地。3)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其中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而10~15cm最少。4)在该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的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与植被类型、土壤环境因素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4.
本文利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紫外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手段研究了包括硅藻土、海泡石、高岭土、白炭黑、滑石粉、蒙脱石、玉米淀粉等7种常见水分散颗粒剂填料的表面性质如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等性质;4种分散剂(SD-816、2700、NNO、D425)和各种填料伍配后分散悬浮性分析以及各填料对分散剂的吸附量大小;各填料对戊唑醇原药溶液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分析得到蒙脱石的比表面积最大,达到了242.965m2/g,白炭黑、硅藻土次之;白炭黑的孔容最大,达到0.400cm2/g,玉米淀粉的孔容最小,只有0.021cm2/g,各种填料的孔大小都属于介孔;4种分散剂对硅藻土、玉米淀粉以及滑石粉的分散悬浮能力较好,蒙脱石对4种分散剂的吸附量均最大,玉米淀粉对4种分散剂的吸附量均最小;各填料对戊唑醇原药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拟合最好。  相似文献   
85.
核桃腐烂病主要发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低温、低温处理时间和接种菌饼直径3个发病因子对核桃腐烂病的发病率、感病指数及潜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核桃腐烂病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接种菌饼直径>低温>低温处理时间,并且在-30℃下处理24 h后,接种菌饼直径为1.5 cm的条件下,核桃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6.
新疆艾比湖干涸湖底沉积物粒径分布及其对风蚀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比湖已经干涸的湖底常年经历强烈风蚀,形成危害较大的沙(盐)尘暴。为了解风蚀过程干涸湖底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变化特征,在干涸湖底选择无植被覆盖(S1)、芦苇荒漠带(S2)、梭梭荒漠带(S3)3个区域作为研究区,运用粒径分布参数表征粒径分布特征对风蚀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由于不同区域沉积物形成时间差异,S1、S2、S3之间粒级组成、平均粒径均差异显著。S1的沉积物为黏粒-粉粒-极细砂类型,其中,粉粒含量最高,为80.60%,相比其他两个区含量较大,但是平均粒径最小,在6.10Φ~6.30Φ之间;S2为粉粒-细砂-中砂类型,砂粒含量最高为87.71%,质地较粗变化幅度较大,平均粒径在2.25Φ~3.54Φ;而S3为粉粒-极细砂-细砂-中砂类型,各粒级含量相对比较平均,不同深度含量差别较大,平均粒径在3.38Φ~5.65Φ。② 干涸湖底不同区域沉积物粒级含量、粒径分布参数对风蚀的响应特征不同。由于风蚀程度不同,S1和S2 0~10 cm的沉积物,无覆盖区域和覆盖区域平均粒径、粒级含量差异显著,且随深度的增加,差异显著性呈现降低趋势。S3无覆盖和覆盖区域的平均粒径、粒级含量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7.
根据伊塞克湖1950—2010年期间的年平均水位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对伊塞克湖年平均水位变化时间序列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伊塞克湖水位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1950—2010年期间,伊塞克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共下降1.27 m,1950—1997年水位持续下降,1998年开始转为上升。(2) 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类活动是引起湖泊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因子;20世纪90年代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下,该地区降水量的增加影响到径流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湖泊水位的缓慢上升。(3) 1950—2010年间的周期性分析结果显示,伊塞克湖年平均水位存在21 a的主周期,并且201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伊塞克湖水位处于偏高时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梨形虫病是一类由蜱传播的人畜共患血液原虫病的总称,呈地方性流行.早期查出托克逊县部分地区牛梨形虫虫病的病原,为该地区的牛梨形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托克逊县部分地区随机采集疑似牛血样(N=50),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进行诊断.[结果]在采集的50份疑似牛血样中,血液涂片结果阳性率为30; (15/50);PCR诊断结果阳性率为40; (20/50);其阳性率与动物接种实验(兔)的结果基本一致(34;和40;).[结论]血液涂片法直观、简便、经济实用,是基层工作者检测寄生虫病原的常用方法之一,而PCR检测法敏感性高于血液涂片法,易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该地区的牛染虫率较高,可能与蜱虫较多的原因有关,为控制环形泰勒虫病的进一步传播,需加强灭蜱工作.  相似文献   
89.
采用遥感技术,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89年TM和2001年ETM遥感影像和实际收集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在对影像准确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盐渍化发生发展规律和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盐渍化向加重方向发展,中、重度盐渍地分别由1989年所占11.22% 和4.37% 上升至2001年17.68% 和5.17%,12年来人类活动对于土壤盐渍化过程干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0.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绿洲水资源一生态环境一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Ⅸ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3-2007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2007年且末绿洲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0.239 5为5 a最高,但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度还比较低,且水资源丰富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