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8篇
  免费   953篇
  国内免费   1896篇
林业   2533篇
农学   2849篇
基础科学   1582篇
  3081篇
综合类   5177篇
农作物   903篇
水产渔业   774篇
畜牧兽医   2439篇
园艺   536篇
植物保护   138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583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620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1059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1005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1043篇
  2005年   993篇
  2004年   444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333篇
  1993年   305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面积为8340m^2,长方形,条石池埂,东西走向,平均水深2.30m,水中泥沙含量较少,透明度35cm左右,周围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溶氧充足,一般在5.5mg/l左右。4~10月份的水温在16~32℃之间,平均水温20℃。  相似文献   
92.
为了了解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对绿色型豌豆蚜实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绿色型豌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并为豌豆蚜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22~24℃,光照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虫浸叶法确定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色型豌豆蚜的亚致死剂量,通过叶碟饲养,记录其发育历期、产蚜量和寿命。结果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LC20、LC10分别处理成蚜后,成蚜平均寿命和平均产蚜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中阿维菌素LC20处理平均寿命最短为3.34 d,高效氯氰菊酯LC20处理平均产蚜量最低为14.30头;F1代除3龄历期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龄期历期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成虫期、存活率、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均表现为LC10大于LC20,在阿维菌素LC10下,F1代成蚜寿命、成蚜平均产蚜量、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达到最大值且均大于对照,分别为9.76,77.76,65.32,12.41。表明吡虫啉,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成蚜后,对其寿命和繁殖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但对F1代影响表现为大部分生物学参数随亚致死剂量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
2010年以来,云南红河州个旧市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对锡矿石进行盗抢,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个旧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矿山进行一次专项整治,制止大规模集体盗抢违法行为的发生,个旧市公安局于3月12日抽调了4头警犬进驻治安较为复杂的1800矿区参与治安专项整治,掀开了矿山整治的序幕。目前,1800矿区的盗抢案件大幅度下降,警犬在专项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5.
将200只试验鸡分为5组,通过饮水给药泰妙菌素粉。观蔡其实验性鸡败血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复方泰妙菌素粉200mg/L饮水给药组死亡率。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P〈O.05.  相似文献   
96.
周凡  邵庆均 《饲料工业》2007,28(8):55-56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人们对养殖鱼虾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色泽是影响水产品商品价格和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水产动物本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此,需要在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作为着色剂。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在水产动物上使用类胡萝卜素做为着色剂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禽胰多肽(avian pancreatic polypeptide,APP)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由胰脏胰多肽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研究表明,APP具有促进畜禽采食,加快生长发育,调节胃肠道运动,影响内分泌活动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多种生理作用。在近30年的研究工作中,人们对胰多肽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98.
2020年10月,宁夏盐池县、利通区、平罗县发生输入性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为查明疫情发生原因,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组织成立督导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座谈及实验室检测,综合发病、溯源和追踪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认为此次疫情是由调入纯种荷斯坦育成奶牛引起的。因及时采取了封锁疫点、控制移动、扑杀、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杀灭蚊蝇、免疫等综合处置措施,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此次疫情警示,要强化牛只及其产品的调运监管,加强疫情排查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相似文献   
99.
放牧对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退化草甸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表现为0-20cm土层20-40cm土层,除20-40cm土层轻牧和中牧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差异外(P0.05),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可溶性碳氮含量在0-20和20-40cm土层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在0-20cm土层轻牧显著大于中牧和重牧(P0.05);3)碱解氮和易氧化碳含量表现为在不同土层,轻牧和中牧含量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4)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在不同土层下,轻度和中牧均显著高于重牧(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β-葡萄糖甘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和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diet supplemented with non-microencapsulated lutein (NL) and microencapsulated lutein (ML) in laying hens. A total of 270 Hy-line Brown laying hens (54 weeks old) were allocated to three groups with six replicates of 15 hens and were adapted to a wheat-soybean meal basal diet for two weeks. Next, the control birds were fed the basal diet, and the test birds were fed the basal diet supplemented with 600 mg/kg NL (12 mg/kg available lutein) or 90.1 mg/kg ML (10 mg/kg available lutein) for 35 days. Supplementation of lutein did not affect the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 but improved (P<0.05) the yolk color and red/green value (a*), with eggs from the ML group displaying improved color and a* values from the 15th day of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blue/yellow value (b*) for the yolk showed an increase (P<0.05) through both NL and ML supplements. The yolk color of fried and boiled eggs and a* value of the yolk in fried eggs were improved (P<0.05) only through ML supplemented diet. Both NL and ML supplements resulted in lower (P<0.05) lightness and higher (P<0.05) a* values of yolk in boiled eggs, as well as higher (P<0.05) b* values in fried and boiled eggs. Yolk lutein content in fresh, fried, and boiled eggs was increased (P<0.05) in NL and ML groups with the latter being higher. In conclusion, ML improved yolk pigmentation and lutein retention in laying hens better than N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