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30篇 |
免费 | 1257篇 |
国内免费 | 27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90篇 |
农学 | 3380篇 |
基础科学 | 1996篇 |
3597篇 | |
综合类 | 8516篇 |
农作物 | 1727篇 |
水产渔业 | 1028篇 |
畜牧兽医 | 3035篇 |
园艺 | 1041篇 |
植物保护 | 15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308篇 |
2022年 | 878篇 |
2021年 | 1013篇 |
2020年 | 949篇 |
2019年 | 938篇 |
2018年 | 669篇 |
2017年 | 988篇 |
2016年 | 886篇 |
2015年 | 1106篇 |
2014年 | 1089篇 |
2013年 | 1409篇 |
2012年 | 1696篇 |
2011年 | 1720篇 |
2010年 | 1684篇 |
2009年 | 1566篇 |
2008年 | 1451篇 |
2007年 | 1341篇 |
2006年 | 1308篇 |
2005年 | 1055篇 |
2004年 | 581篇 |
2003年 | 472篇 |
2002年 | 526篇 |
2001年 | 540篇 |
2000年 | 450篇 |
1999年 | 521篇 |
1998年 | 482篇 |
1997年 | 352篇 |
1996年 | 345篇 |
1995年 | 358篇 |
1994年 | 325篇 |
1993年 | 309篇 |
1992年 | 248篇 |
1991年 | 223篇 |
1990年 | 165篇 |
1989年 | 171篇 |
1988年 | 135篇 |
1987年 | 78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9篇 |
1970年 | 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61.
野蚕黑卵蜂的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野蚕照卵蜂是野蚕(Bombyx mandarina Moore)的主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较高。在杭州,主要以一龄幼虫于越冬野蚕卵内过冬,一般4月底5月初开始羽出;在田间养虫室内,一年发生10代。25℃下,一世代的平均历期为18.56天,其中卵期约30小时,一龄幼虫期约2天,二龄幼虫期约3天,预蛹期约1天,蛹期10—13天。25℃下喂20%蔗糖液,雌蜂平均寿命45.37天,雄蜂43.21天。供蔗糖液,以家蚕卵为寄主,25℃下雄蜂平均产卵期20.39天,寄生卵粒51.27粒,产子蜂62.47头,于蜂雌性比平均82.10%。在4℃、76%R.H.下,幼期各虫态具一定的耐冷藏能力,尤以卵期为强。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认为该蜂在野蚕生物防治上很有利用前途。 相似文献
162.
近年来,畜牧业集约化及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因此牲畜调运呈几倍甚至几十倍增长,特别是跨省(区)牲畜调运活动更为频繁。由于在牲畜调运过程中检疫操作程序不完善或手段滞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在我国流行很多年的传染病消灭不了,而新侵入我国的传染病却散布很快。这对我们的动物防检工作提出了挑战。下面就跨省(区)牲畜调运过程中检疫操作程序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3.
164.
环境与营养对星杂579商品代公鸡育雏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季节营养因子对蛋用商品代星杂579公雏育雏期的生产性能及某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在冬、春、夏三个季节内完成,分别选用700、630和600只试验鸡。试验期从3日龄至30日龄。试验鸡被随机分为3组。组Ⅰ日粮按我国蛋用鸡0~6周龄饲养标准配制;组Ⅱ日粮按商品代星杂579母鸡0~6周龄饲养标准配制;组Ⅲ日粮按我国肉用仔鸡0~4周龄饲养标准配制。试验结果为:1.各季节均以组Ⅱ的鸡生长最快,其中冬季组Ⅲ比组Ⅰ生长快(P<0.05),夏季则相反;2.育雏期各周次的增重(△W)与对应的日平均采食量(FI)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W=2.55FI-4.03,r=0.96;3;料肉比与增重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4.夏季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地高于春季和冬季(P<0.01),冬春两季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168.
经过对加利福尼亚兔进行3个世代纯种选育后,繁殖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三世代窝产仔数、产活仔数、35日龄断奶窝重分别为7.73只、7.33只、3733.64g,分别较零世代提高10.4%、11.6%和69.8%,在CP16.13%、CF14.5%的中等偏下营养条件下,四世代77日龄体重达1915g,35~77日龄日增重为27.11克,屠宰率达56.2%,兔群整齐度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9.
苜蓿抗寒性及根蘖性状的表现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测定了根蘖型和直根型苜蓿根、茎、芽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类根系苜蓿同工酶谱带数目的变化均与季节温度变化相一致,但根蘖型苜蓿的数值明显大于直根型苜蓿,说明前者抗寒越冬力强于后者。变温处理后,4种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品种同工酶谱带数目及活性下降的顺序是:根蘖型苜蓿<陇东苜蓿<晋南苜蓿<猎人河苜蓿。根蘖型苜蓿和直根型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谱明显不同,说明苜蓿根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控制根蘖性状的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