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50篇 |
免费 | 599篇 |
国内免费 | 10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89篇 |
农学 | 510篇 |
基础科学 | 539篇 |
1192篇 | |
综合类 | 5332篇 |
农作物 | 856篇 |
水产渔业 | 592篇 |
畜牧兽医 | 1463篇 |
园艺 | 863篇 |
植物保护 | 4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33篇 |
2022年 | 501篇 |
2021年 | 469篇 |
2020年 | 438篇 |
2019年 | 458篇 |
2018年 | 281篇 |
2017年 | 508篇 |
2016年 | 345篇 |
2015年 | 459篇 |
2014年 | 522篇 |
2013年 | 668篇 |
2012年 | 932篇 |
2011年 | 962篇 |
2010年 | 943篇 |
2009年 | 833篇 |
2008年 | 847篇 |
2007年 | 793篇 |
2006年 | 612篇 |
2005年 | 541篇 |
2004年 | 337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阐明牦牛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在全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龙日种畜场麦洼牦牛产犊当天到180 d(即0~180 d)内共12个时间点的乳样。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乳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牦牛乳中14种矿物质元素,分别为4种大量元素(钾(K)、钙(Ca)、镁(Mg)、磷(P))和10种微量元素(硼(B)、钡(Ba)、镉(Cd)、钴(Co)、铜(Cu)、钼(Mo)、镍(Ni)、钛(Ti)、锌(Zn)、锰(Mn)),并以牦牛产犊后30 d采集的乳样数据为基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洼牦牛初乳中K、Ca、Mg、P 4种大量元素含量较高。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K的含量在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 d时差异显著(P<0.05);Ca的含量在5 d时差异显著(P<0.05);Mg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P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0~180 d泌乳期内微量元素随泌乳期的变化也较明显,与30 d的常乳含量相比,Ba的含量在0和1 d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2、3、4、5和180 d时差异显著(P<0.05);Mo、Ni、Zn的含量在180 d时差异显著(P<0.05);B、Cd、Cu、Ti、Mn的含量随泌乳期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牦牛乳中K、Ca、Mg、Ba、Mo、Ni、Zn的含量随泌乳期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P、B、Cd、Cu、Ti、Mn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整体上看,K、Mg、P、Ba、Zn的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Ca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2.
多年生黑麦草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外植体预处理方式、基本培养基、激素浓度等方面着手,对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不定芽分化及再生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再生频率。结果如下:切取胚端半粒种子,经75%乙醇处理1min,0.1%HgCl处理15min,在经无菌水清洗4~6次后接种方式较好;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8.0 mg/L(或另添加甘露醇25 g/L)为佳;愈伤组织接种于MS+2,4—D 8.0mg/L+甘露醇25 g/L上进行1~2次继代后于NB+6—BA2.0 mg/L上进行分化;不定芽转接至MS+6—BA2.0 mg/L上进行扩繁或于1/2MS+NAA0.5mg/L+IAA0.5mg/L上进行生根。 相似文献
33.
为了快速检测生鲜牛乳中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防止食源性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建立快速检测不耐热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从生鲜牛乳中检测到1pg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DNA,与其他型大肠埃希菌及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利用建立的LAMP技术对来自西宁市奶牛场及自由市场的21份生鲜牛乳样品进行检测,6份样品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8.6%,从分子水平为生鲜牛乳中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手段,对保障生鲜牛乳的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猪圆环病毒2型IgM抗体间接ELISA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重要原发性病原,其感染的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重组衣壳蛋白(Ca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PCV2 IgM抗体间接ELISA,其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1.25 μg/mL,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100,临界值为0.35。该检测方法与其他5种常见猪疫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批内、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在2%~6%,重复性好。对100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相比,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92.8%,总符合率为92%。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V2 IgM间接ELISA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适用于PCV2感染早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各种年龄猪发病。随着对猪瘟病毒研究的深入,猪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流行的猪瘟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猪瘟的防控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国猪瘟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猪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猪瘟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猪瘟的及时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解猕猴B病毒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用3种方法对猕猴血清B病毒抗体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表明,幼年组HSV-1EIA法检测结果与BV ELISA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HSV-1EIA法与BV EIA法符合率96.6%,HSV-1EIA法与BV ELISA法符合率95.3%,BV EIA法与BVELISA法符合率98.7%。表明3种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均可以做为初筛检测,但BVELISA法在幼年猕猴血清B病毒抗体检测上敏感性最好。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9 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法氏囊无病理变化,显著抑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MDRV感染番鸭发病率70%,死亡率40%,生长迟缓,法氏囊病理变化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局部出现范围较小的坏死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番鸭生长迟缓,法氏囊萎缩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程度均比单一病毒感染组严重.病毒感染使番鸭对RE-5 AIV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明显下降,其共感染组抑制抗体应答程度最严重;共感染组的病毒检出时间早于并且检出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表明MDRV与H9 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应答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