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218篇 |
免费 | 5358篇 |
国内免费 | 548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565篇 |
农学 | 11146篇 |
基础科学 | 6055篇 |
11382篇 | |
综合类 | 18309篇 |
农作物 | 3185篇 |
水产渔业 | 1944篇 |
畜牧兽医 | 8042篇 |
园艺 | 2066篇 |
植物保护 | 43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694篇 |
2023年 | 917篇 |
2022年 | 1737篇 |
2021年 | 2547篇 |
2020年 | 2562篇 |
2019年 | 2225篇 |
2018年 | 1629篇 |
2017年 | 2276篇 |
2016年 | 2254篇 |
2015年 | 2804篇 |
2014年 | 2671篇 |
2013年 | 3353篇 |
2012年 | 3877篇 |
2011年 | 4184篇 |
2010年 | 3987篇 |
2009年 | 3637篇 |
2008年 | 3433篇 |
2007年 | 3879篇 |
2006年 | 3594篇 |
2005年 | 3287篇 |
2004年 | 1540篇 |
2003年 | 1303篇 |
2002年 | 1024篇 |
2001年 | 1139篇 |
2000年 | 1477篇 |
1999年 | 1740篇 |
1998年 | 1673篇 |
1997年 | 1411篇 |
1996年 | 1300篇 |
1995年 | 1237篇 |
1994年 | 1088篇 |
1993年 | 1027篇 |
1992年 | 850篇 |
1991年 | 670篇 |
1990年 | 590篇 |
1989年 | 420篇 |
1988年 | 353篇 |
1987年 | 250篇 |
1986年 | 131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用360头21日龄断奶仔猪,按制粒工艺、原料预处理不同,设计2因素2水平试验,研究断奶仔猪采食二次制粒颗粒饲料对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全期,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及膨化玉米、膨化豆粕原料的处理4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体重最大,生长性能最佳。血清尿素氮测定结果显示:断奶第14 d,处理4和2组的仔猪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P<0.05)处理1和3组;断奶第28 d,处理1组仔猪血清尿素氮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血清皮质醇测定结果显示:断奶第14 d,处理4组仔猪血清皮质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本试验证明,在选择膨化玉米与膨化豆粕优质饲料原料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尤其先将鱼粉与膨化玉米、膨化豆粕进行第一次高温制粒,对降低仔猪断奶应激,改善生长性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秸秆生物炭对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研究玉米农田不施生物炭(C0),施生物炭分别为15 t/hm2(C15)、30 t/hm2(C30)和45 t/hm2(C45)后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并估算CH_4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及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显著降低CO_2和N_2O的季节累积排放总量,与C0处理相比,CO_2最大降幅为24.6%(C15),N_2O最大降幅为110.35%(C45),且其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CH_4的季节累积排放总量由小到大依次为:C15、C30、C0、C45,其中,C15处理较C0处理降低幅度最大为259.62%,添加生物炭同时也降低CH_4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及排放强度(GHGI),处理C15、C30和C45的GWP值较对照C0分别降低88.2%、123.2%和109.9%,GHGI分别降低88.86%、121.60%和100.03%。施用适量的生物炭可以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处理C15、C30和C45的增幅分别为6.28%、7.27%和1.69%。处理C30显著降低CH_4和N_2O的综合增温潜势及其排放强度,并且产量的增幅最大。因此,在当前玉米农田管理措施下,生物炭施用量为30 t/hm2时可实现玉米增产和固碳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中国土壤中残留农业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特征,以前郭灌区典型灌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0组试验处理与小区田间试验,在不同深度提取水样,进行水质观测和数据处理,主要对铵氮、硝氮以及磷酸盐在土壤剖面上的迁移转化规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氨氮浓度在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峰值出现,并随后呈现衰减趋势,在灌水量和施肥量越大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2.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1.5 kg/hm2),在施肥越均匀的情况下,随水向下迁移的铵氮量越小(F1处理比F2处理少0.7 kg/hm2);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硝氮浓度具有与铵氮相似的变化趋势,在灌水量越大、施肥量越大及施肥越不均匀的情况下,进入地下水的硝氮量皆越大(灌水量NI处理比SI处理多1.12 kg/hm2,施肥量NF处理比SF处理多0.55 kg/hm2,施肥比例F1处理比F2处理多0.4 kg/hm2),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也越大;各试验小区表层水的磷酸盐浓度在第一次施肥(底肥)呈现一个极大的峰值,然后迅速回落并持续稳定在一个较小的水平内(不超过2.5 mg/L)。 相似文献
64.
65.
66.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越冬的马尾松毛虫幼虫上树取食期(4月),喷施含孢量110亿/克,活孢率82.9%,施菌量为37.5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感染白僵菌的马尾松毛虫,每平方米11.3头,蛹期死亡率42.0%,第二年蛹期死亡率26.1%。在马尾松毛虫下树越冬期(11月),喷施含孢量48亿/克,活孢率76%,施菌量为30kg/hm2的白僵菌粉剂后,越冬期间,马尾松毛虫死亡率32.2%;第二年白僵菌致死率63.3%;第三年白僵菌致死率13.3%。 相似文献
67.
68.
日光温室番茄寡照灾害等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苗期及花果期冬季寡照灾害等级指标。基于日光温室内番茄苗期、花果期寡照对比观测试验,将冬季温室番茄生产寡照分为无灾、轻灾、中灾、重灾4个等级。通过1、3、5、7、10、15天寡照及恢复处理,对寡照植株样本及对照植株样本进行光合速率的观测分析,结合试验过程中样本生长性状表征以及经寡照处理后的样本产量统计分析,确定寡照等级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寡照指标为:无灾(3天及3天以下)、轻灾(4~7天)、中灾(8~10天)、重灾(10天以上);花果期寡照指标为:无灾(3天及3天以下)、轻灾(4~5天)、中灾(5~10天)、重灾(10天以上)。本研究为开展日光温室番茄寡照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土壤腐殖物质形成转化与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有机质(SOM)是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天然有机物,从化学本质出发,SOM包括腐殖物质(HS)和非腐殖物质两个主要部分。HS是土壤SOM的主体,在土壤养分循环和碳截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OM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共存,这是激励研究者勇于探索的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HS,本文对HS及其组分的形成转化及稳定性(包括形成顺序、相互转化、驱动因素、同位素分异、热力学稳定性等),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包括HS组分的提取、分组、纯化、结构表征等),人为措施响应规律(包括耕作、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HS研究中要进一步应用先进技术、重新重视HS化学分组研究、进一步认识HS结构特征,以及探索HS形成转化机制及其与农业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提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为了较好地模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动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取5个品种5个密度下不同发育期的小麦群体冠层数字图像,并手工测得实际叶面积。通过研究设计了复杂背景下小麦冠层图像叶面指数的有效提取方法,将图像处理得到的叶面积指数数据与实际测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建立模型。结果表明:品种、密度和发育期的差异对拟合模型参数影响显著,对模型经过随机抽取样本图像进行假设检验,均能够通过检验。模型的相关系数平方均达到0.86以上,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小麦冠层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