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195篇 |
免费 | 5052篇 |
国内免费 | 55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565篇 |
农学 | 10753篇 |
基础科学 | 6057篇 |
11433篇 | |
综合类 | 18309篇 |
农作物 | 3188篇 |
水产渔业 | 1948篇 |
畜牧兽医 | 8049篇 |
园艺 | 2066篇 |
植物保护 | 43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784篇 |
2023年 | 917篇 |
2022年 | 1737篇 |
2021年 | 2547篇 |
2020年 | 2562篇 |
2019年 | 2225篇 |
2018年 | 1629篇 |
2017年 | 2277篇 |
2016年 | 2257篇 |
2015年 | 2791篇 |
2014年 | 2644篇 |
2013年 | 3292篇 |
2012年 | 3873篇 |
2011年 | 4184篇 |
2010年 | 3982篇 |
2009年 | 3637篇 |
2008年 | 3433篇 |
2007年 | 3878篇 |
2006年 | 3592篇 |
2005年 | 3276篇 |
2004年 | 1540篇 |
2003年 | 1303篇 |
2002年 | 1023篇 |
2001年 | 1139篇 |
2000年 | 1475篇 |
1999年 | 1719篇 |
1998年 | 1646篇 |
1997年 | 1384篇 |
1996年 | 1280篇 |
1995年 | 1217篇 |
1994年 | 1060篇 |
1993年 | 997篇 |
1992年 | 827篇 |
1991年 | 647篇 |
1990年 | 574篇 |
1989年 | 403篇 |
1988年 | 339篇 |
1987年 | 250篇 |
1986年 | 131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一、重庆蜂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机遇1、蜂业发展状况重庆市是西部的直辖市,辖40个区县,人口3200万,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相结合的特点。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面积64万公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质紫色,含磷钾丰富,地形、 相似文献
34.
MHC及其在动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不仅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而且还与动物的一些经济性状密切相关。文章主要阐述了MHC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并且介绍了MHC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研究以羊碎肉为原料,通过高压蒸煮、绞碎、酶解、打浆、脱苦、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制成羊肉粉,以此作为宠物食品加工中的配料之一。试验确定了中性蛋白酶为最适水解用酶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骨肉粉的溶解性为指标,确定了中性蛋白酶酶解羊碎肉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2 000 U/g,底物浓度为1:3,酶解时间3 h;脱苦研究表明,添加0.7%甘氨酸,能较好的掩盖苦味;对采用喷雾干燥方法生产的羊肉粉进行37℃保温试验,在贮存到第6周时,菌落总数为7.17 lg cfu/g,TBARS值为2.82 mg/100 g。由此可推断该骨肉粉在常温条件下可贮存3个月。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境中繁殖鸟巢的被捕食情况及影响捕食的因素,2014年3~6月,在保护区第三核心区鸟类繁殖生境中,使用人工巢及真实鹌鹑蛋进行巢捕食实验的方法进行巢捕食实验,分析不同巢高度、覆盖度、边缘距离、植被密度等因素对鸟巢被捕食的影响。实验共放置520个人工巢,1 040枚卵,使用红外相机对部分人工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境内,人工巢存在较高的被捕食率,共有352巢被捕食,占67.7%,对11个变量进行逻辑斯蒂回归,巢高度、植被均高、主要植被密度、距边缘距离、水平覆盖度、上层垂直覆盖度等6个变量进人最终模型,巢高度、距边缘距离与巢被捕食显著相关。通过红外相机拍摄从102个监测巢中记录到69个捕食事件,68巢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和1巢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捕食。我们认为互花米草生境中缺乏啮齿类动物的天敌是当地人工巢被捕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38.
With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experimental protocols for cloning sika deer, various conditions for in vitro maturation (IVM) and artificial activation of sika deer oocytes were examined. In vitro maturation was evaluated in seven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The highest rate of oocyte maturation was 75.4% in 10 μg/m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1 μg/ml LH, 0.2 mm cysteamine and 50 ng/m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fter 24 h of IVM. The efficiency after 24 h of IVM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 > 0.05) from that observed after 20 h. Cysteamine (0.2 mm )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turation rates after 20 h (from 59.1% to 67.2%, p < 0.05) and after 24 h (from 63.2% to 71.6%, p < 0.05) of IVM. The IVM rates of oocytes collected during the oestrous season (75.4%) and the anoestrous season (23.3%)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24 h. The 20 μg/ml FSH, 2 μg/ml LH, 0.4 mm cysteamine and 100 ng/ml EGF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turation rates (from 23.3% to 54.2%, p < 0.01) at 24 h during the anoestrous season. For the activation experiment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was chemical activation [ionomycin + 6‐dimethylaminopurine (6‐DMAP)],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ika deer oocytes to the blastocyst stage (32.4%).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vitro matured sika deer oocyte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 and that chemical treatment is needed for relatively efficient activation of the oocytes. Thes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IVM and parthenogenetic activation may be useful for efforts to restore populations of the endangered sika deer using the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technique. 相似文献
39.
40.
张才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9,29(2):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78只共和县的青海本地山羊血红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除存在HBA变异体外,共和本地山羊中还有一种新的山羊血红蛋白变异体。它以HBZA杂合子形式存在,泳动速度与绵羊的HBA变异体相似,暂命名为HBZ。HBZA基因型频率为3.85%,HBz等位基因频率为0.019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