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304篇 |
免费 | 2650篇 |
国内免费 | 728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823篇 |
农学 | 11015篇 |
基础科学 | 6004篇 |
11050篇 | |
综合类 | 17989篇 |
农作物 | 3126篇 |
水产渔业 | 1907篇 |
畜牧兽医 | 7971篇 |
园艺 | 2075篇 |
植物保护 | 4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598篇 |
2022年 | 1651篇 |
2021年 | 2443篇 |
2020年 | 2286篇 |
2019年 | 2126篇 |
2018年 | 1556篇 |
2017年 | 2192篇 |
2016年 | 2168篇 |
2015年 | 2760篇 |
2014年 | 2619篇 |
2013年 | 3312篇 |
2012年 | 3875篇 |
2011年 | 4183篇 |
2010年 | 3985篇 |
2009年 | 3639篇 |
2008年 | 3432篇 |
2007年 | 3884篇 |
2006年 | 3597篇 |
2005年 | 3292篇 |
2004年 | 1540篇 |
2003年 | 1312篇 |
2002年 | 1024篇 |
2001年 | 1140篇 |
2000年 | 1478篇 |
1999年 | 1743篇 |
1998年 | 1670篇 |
1997年 | 1411篇 |
1996年 | 1300篇 |
1995年 | 1237篇 |
1994年 | 1088篇 |
1993年 | 1027篇 |
1992年 | 849篇 |
1991年 | 669篇 |
1990年 | 590篇 |
1989年 | 418篇 |
1988年 | 353篇 |
1987年 | 250篇 |
1986年 | 129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桃蚜对噻虫嗪代谢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桃蚜进行室内噻虫嗪抗性品系筛选,选育至15代后抗性倍数达到75.6倍。对噻虫嗪敏感品系(THI-S)和抗性品系(THI-R)桃蚜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羧酸酯酶(CarE)、多功能氧化酶(MFO)O-脱甲基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敏感品系(THI-S)和抗性品系(THI-R)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分别为3.127 5和3.215 9,差异不显著,桃蚜抗性品系体内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分别达到了1.57、2.10、6.12、2.03倍。表明桃蚜对噻虫嗪抗性的产生与酸性磷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燕麦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杂环类内吸性除草剂燕麦枯(difenzoquat)对家蚕,蜜蜂,广赤眼蜂,瓢虫,蚯蚓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该结果表明,燕麦枯在高于使用剂量下对供试的生物种群的没有明显影响,由此推断,在推荐用量下燕麦枯不会造成对田间生物种群的破坏。 相似文献
997.
单时相双极化ENVISAT ASAR数据水稻识别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许多研究已表明合成孔径雷达(SAR)对水稻识别及作物长势监测很有潜力。但是,以往的研究多是采用单极化多时相SAR数据进行水稻监测的。该文本着探讨多极化方式的优势以及降低数据购买成本和减少数据处理量的目的,对单时相双极化的ENVISAT ASAR APP数据的水稻识别能力进行了评价。在水稻生长季节,获取了覆盖江苏洪泽县的ASAR APP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分析比较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选择出最能区分水稻与非水稻的单时相数据;然后,采用决策阈值法将水稻信息从图像中提取出来;最后,利用DGPS实测的样地数据对水稻识别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水稻齐穗期至近成熟期的HH和VV极化的ENVISAT ASAR APP图像能较好区分水稻与非水稻, 水稻识别精度可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998.
陕西土壤脲酶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壤脲酶动力学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借助于经典酶学理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陕西水稻土、褐土、土脲酶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将整个酶促反应划分为酶-底物复合物形成和分解两个阶段分别计算其热力学函数是可行的,得到了更多酶促反应机理方面的信息;不同土样脲酶复合物形成和分解阶段的温度系数Q10、活化能Ea、活化焓ΔH、活化熵ΔS和活化自由能ΔG有明显差异;土壤脲酶的Q10范围为0.82~2.48;两阶段土壤脲酶除个别处理外Ea、ΔH1、ΔH2、ΔS均大于零,揭示出形成和分解阶段酶促反应的有序性较差,混乱度较大,需要外界提供更多能量来完成酶活性部位与反应物的互补契合以及解离,最终完成酶促反应;形成阶段ΔG1和整个反应的ΔG、ΔH均小于零,表明形成阶段和整个酶促反应为一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总体上不需要外界能量即可完成;各土样分解阶段的ΔG2均大于零,表明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对酶促反应的复合物分解过程的可能性无显著影响,复合物分解是酶促反应的限速步骤。可见得到的热力学参数从多方面共同表征了各土样酶促反应机理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999.
1000.
生菜叶中磷含量的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准确检测生菜叶内的磷含量,提出了应用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无损检测生菜叶内磷含量的方法。通过获取不同施磷量下生菜叶片于波长350~2500nm处的反射光谱,对光谱数据进行5点平滑和一阶导数变换后,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算法(siPLS)提取了与生菜叶磷元素相关的4个特征波段,即950~1070nm, 1430~1549nm,1906~2025nm和2144~2263nm。进一步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全光谱波段和4个特征波段进行特征波长提取,分别筛选出变量63个和25个。分别对4个特征波段、63个和25个特征波长进行主成分降〖JP2〗维,当主成分数分别为7、5和4时,隐含层神经元数分别为7、5和3时,建立了siPLS+BPANN,SPA+BPANN,siPLS+〖JP〗SPA+BPANN生菜叶磷含量检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siPLS+SPA+BPANN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911,验证均方根误差为479mg/k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