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0篇 |
农学 | 127篇 |
基础科学 | 26篇 |
101篇 | |
综合类 | 170篇 |
农作物 | 24篇 |
水产渔业 | 22篇 |
畜牧兽医 | 78篇 |
园艺 | 22篇 |
植物保护 | 4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41.
4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概述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热点地区的分析,为我们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优先等级提供了依据;由于人类的剧烈干扰,现在地球上有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都处于濒危的境地,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为严重;热点地区虽然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很小,但却拥有大量的物种,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应特别引起我们注意;每个物种灭绝的难易程度不同,稀有种和长寿命种特别易于灭绝,而关键种一旦受到威胁,依赖于其生存的许多物种也会有灭绝的危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也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方面,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来源于奠基者效应、统计瓶颈效应、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4种因素。物种的概念影响到对物种的保护,物种保护应包括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种群的动态调节机制和源—汇种群动态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种群生存力分析是了解物种濒危机制的崭新手段。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和自然干扰体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人为的生境破碎与自然景观的异质性不同,生境破碎会造成边缘效应和拥挤效应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后果。 相似文献
43.
木瓜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及我国的相关规定,分析木瓜属植物品种的性状变异规律及其稳定性和相关性(DUS),探讨标准品种和测试性状的选择。筛选31个测试性状和12个标准品种用于新品种DUS测试;其中,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6个、假质量性状15个,*号性状24个、非*号性状7个,每个性状的表达状态给以相应的代码。*号性状主要有株型、花色、花径、重瓣性、果实形状及果皮皱缩状况等。提出木瓜属植物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44.
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生理生态功能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水分利用效率均为中等;演替后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偏低,水分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45.
46.
杨背麦蛾(鳞翅目:麦蛾科)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背麦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超微形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杨背麦蛾雌、雄蛾的触角感器。【结果】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鞭节的腹面和侧面,少部分位于柄节和梗节。基于感器外部形态可分为8种类型:Bhm氏鬃毛(BBⅠ型和BBⅡ2种亚型)、毛形感器、锥形感器(SBⅠ和SBⅡ2种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锥形和耳形感器表皮具多孔,属于嗅觉感器。雌、雄蛾触角感器形态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雄蛾触角与雌蛾相比,亚鞭节多1~4节;毛形和锥形SBⅡ感器明显长于雌蛾;刺形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明显长于雌蛾;毛形、锥形、刺形、腔锥形和鳞形感器总数均明显多于雌蛾。【结论】杨背麦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雌、雄蛾触角感器在数量和特征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47.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循环的理论、自然干扰的概念、林隙的一般特征和林隙干扰的时空格局。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干扰形成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林隙的大小、形成年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木的特征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虽然不同森林群落中,林隙干扰的频率和程度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同,但大多数森林的年平均干扰率是在1%左右。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大、小型干扰的比例不同。小型林隙干扰与大型灾难性干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森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林区红松种群的生活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红松生活史的4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进化和保护对策.红松的传粉和受精主要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林冠下的光照是控制红松幼苗生长和存活的主要因素.红松种子生产的周期性波动会引起有关动物种群的相应变化.动物是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松鼠在红松种群的天然更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我们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红松的保护中,我们不仅要保护树木本身,而且还应当保护与红松相关的动物、生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