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26篇
  90篇
综合类   152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草菇低温诱导蛋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低温诱导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体一时间后,发现草菇在低温胁迫中产生了新的可溶性蛋白质。应用电泳分离制备技术,分离纯化了草菇菌丝体中的一个低温诱导蛋白。  相似文献   
32.
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机机架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机机架的振动特性,运用Pro/E软件建立机架的三维模型,并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模态分析,得到前6阶固有频率、振型特征云图与最大振动变形量,找到机架的薄弱环节,并将固有频率与外部激励加以对比,验证是否能有效避免共振发生。为后面产品设计与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中亚热带2种原始兰科植物对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佛山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个体数极少 ,仅见于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只与其亲缘种金兰生长在一起。在温室内 ,模拟研究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不同强度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 :①在强光下利用便携式光合仪长时间观测植物的光合速率时 ,由于温度的影响 ,应使用温控系统才能获得更准确结果。②对于PAR 80 0到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之间任何强度的光照变化 ,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表现出对大幅度变化光环境较好的适应性 ;对于逐渐遮荫至 10 0 μmolphotons·m- 2 s- 1 左右 ,金佛山兰和金兰均以降低水分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适应变化的光环境。③不同强度的间断遮荫对二者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程度不同。 2种原始兰花的净光合速率随间断遮荫均先迅速降至最低 ,然后逐渐回升 ,在恢复光照后 ,金兰比金佛山兰能更快地恢复光合作用 ;蒸腾速率随间断遮荫迅速降低 ,恢复光照后 ,大多能迅速恢复至遮荫前水平。恢复光照后 ,二者的气孔导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间断遮荫能导致二者胞间CO2 浓度升高约 2 0 %以上 ,恢复光照后 ,大多能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所有这些 ,都反映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所在地区变化光  相似文献   
34.
林隙(GAP)干扰研究进展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森林循环的理论、自然干扰的概念、林隙的一般特征和林隙干扰的时空格局。干扰是森林循环的驱动力,干扰形成的林隙是森林循环的起点。林隙的大小、形成年龄、形成方式以及形成木的特征是研究林隙特征的重要参数,虽然不同森林群落中,林隙干扰的频率和程度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不同,但大多数森林的年平均干扰率是在1%左右。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大、小型干扰的比例不同。小型林隙干扰与大型灾难性干扰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森林景观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35.
新疆额河流域两种野生杨树萌蘖苗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额河流域天然林内苦杨(Populus laurifolia)和银白杨(P.alba)的3个年龄的自然萌蘖更新苗,于2006年的6-8月间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并分析了2种杨树的光合及相关气体交换特性(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a)、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6-8月间,2种树木叶片的Gs随月份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的2种杨树苗叶片Gs的日变化基本上表现出单峰和双峰型的趋势.其中,苦杨在6月的Gs日变化为双峰型,7、8月份为单峰型,且均在11:00时左右出现最大Gs值;银白杨在6和7月G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最大Gs值出现在11:00时和13:00时.选择最大气孔限制时段内15:00时的La值进一步比较2种杨树光合生理特性,其中,Tr在6,7月均受La的限制,且对苦杨的蒸腾限制性要高于银白杨;而Pn和WUE均不受La的影响.到8月,当苦杨的La大于0.3时,其叶片的Pn就受到明显的抑制,而银白杨的叶片由于不耐干旱均已脱落.总体上,苦杨自然萌蘖更新苗要比银白杨对自然干旱的适应性强,这可能是苦杨在额河流域比银白杨自然分布范围广的原因之一.未来气候或人为截流引起进一步干旱后,苦杨可能会比银白杨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6.
不同经度天山云杉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疆天山山脉从西到东处于不同经度的昭苏、巩留、乌苏、乌鲁木齐和哈密的天山云杉林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将各地点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海拔范围,比较不同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的差异;分析主要林分因子随海拔梯度(50 m间隔)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地点3个海拔范围内主要林分因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天山云杉林分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单峰型的变化趋势;尽管不同经度位置天山云杉林分布的海拔上下限范围不同,但各个位置天山云杉林分的平均树高、最大树高、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都可以用二次曲线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7.
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高低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采用苏糯一号玉米种子为材料,研究了He-Ne激光不同剂量以及不同照射时间对糯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3mA剂量的激光照射糯玉米种子50s能够明显的提高其种子活力,增加幼苗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38.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l magnesium (Mg) on the performance of gilts and parity 3 sows and their piglets. Fifty-six gilts (Trial 1) and 56 sows (Trial 2) were assigned to one of 4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mating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s comprised corn-soybean meal based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diets (0.21% magnesium) supplemented with 0, 0.015, 0.03, or 0.045% Mg from mating until wea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significantly (P < 0.05) reduced the weaning to estrus interval in both gilts and sow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P < 0.05) of supplemental magnesium on the total number of piglets born, born alive and weaned in sows. In late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the digestibility of crude fiber (quadratic effects, P < 0.05), and crude protein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magnesium in gilts and sow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4 groups in terms of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crude fiber in sows (P < 0.05) during both early and late gestation.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gross energy was increased for sows in late gestation (P < 0.05), and lactation (quadratic effects, P < 0.05). At farrowing and weaning, serum prolactin levels and alkaline phosphate activities linearly increased in sows as the Mg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d (P < 0.05). Serum Mg of sows at farrowing and serum urea nitrogen of sows at weaning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Mg supplementation (P < 0.05). The Mg concentration in sow colostrum and the serum of their piglets were increased by supplemental magnesium (P < 0.05). In addition, growth hormone levels were linearly elevated (P < 0.05) in the serum of piglets suckling sows. Our data demonstrated that supplemental magnesium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re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sows, and the suitable supplemental dose ranged from 0.015% to 0.03%.  相似文献   
39.
据实际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将疫病传入的各外界风险因素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分准则层三个层次。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依次编辑各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猪场的管理措施、生物安全、场址是疫病传入的主要风险因素。据此确立了I级指标和II级指标,从而构建疫病传入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tal dietary fiber level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of total dietary fiber, and soluble dietary fiber,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and available energy. Sugar beet pulp was as the only fiber source.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as a 6 x 6 Latin square with an adaptation period of 7 d followed by a 5-d total collection of feces and urine. Feed intake tended to decrease (P =0.] O) as total dietary fiber level increased. The apparent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crude protein and gross energy decreased (P 〈0.0]) when total dietary fiber increased but the digestibility of soluble dietary fiber and 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ncreased (P 〈0.01). The digestible energy and metabolizable energy content of diets decreased (P 〈0.01) as the total dietary fiber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