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69篇 |
免费 | 1704篇 |
国内免费 | 32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35篇 |
农学 | 1719篇 |
基础科学 | 1587篇 |
3139篇 | |
综合类 | 15746篇 |
农作物 | 2406篇 |
水产渔业 | 1474篇 |
畜牧兽医 | 5009篇 |
园艺 | 2372篇 |
植物保护 | 12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6篇 |
2023年 | 650篇 |
2022年 | 1491篇 |
2021年 | 1410篇 |
2020年 | 1387篇 |
2019年 | 1266篇 |
2018年 | 949篇 |
2017年 | 1453篇 |
2016年 | 1015篇 |
2015年 | 1554篇 |
2014年 | 1646篇 |
2013年 | 1928篇 |
2012年 | 2737篇 |
2011年 | 2803篇 |
2010年 | 2603篇 |
2009年 | 2318篇 |
2008年 | 2437篇 |
2007年 | 2184篇 |
2006年 | 1821篇 |
2005年 | 1390篇 |
2004年 | 938篇 |
2003年 | 584篇 |
2002年 | 583篇 |
2001年 | 542篇 |
2000年 | 476篇 |
1999年 | 184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2年 | 8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9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势;轮虫物种数呈上升趋势,其中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占优势;原生动物物种数在各月份之间差异不明显,以球吸管虫属(Sphaerophrya)为优势种;藻类物种数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占优势,其次为裸藻门(Euglenophyta)种类。基于Dice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和Pearson相关系数的MDS排序均显示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群落在整个养殖期间可分为2大类,4、5、6、7月各样本聚在一起,8、9、10月各样本聚在一起,表现为前4个月(4—7月)相似性高,而后3个月(8—10月)相似性高;说明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随养殖时间延续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92.
西藏鱼类增殖放流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土著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并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近年来,受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渔业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是恢复当地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概况、苗种来源、放流实施、效果评估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基础研究不足、苗种来源不稳定、缺乏技术规范、效果评估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增殖放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西藏鱼类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技术规范、重视放流后的管理与评估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在不同水流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对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 (Harv)Yamad果孢子萌发情况展开研究,以期为其苗种生产奠定基础。舌状蜈蚣藻果孢子在附着1 d、15 d后,置于不同水流速度(0、1、1.5、4、7、10、14 cm/s;1.5 cm/s流速由充气控制,其他流速由流水装置控制)培养20 d;舌状蜈蚣藻果孢子附着1 d后,在不同光照周期(6L∶18D、8L∶16D、10L∶14D、12L∶12D、14L∶10D、16L∶8D)和不同光照强度(35、85、135 µmol photons/m2·s)交叉条件下培养70 d。结果显示,附着1 d的果孢子萌发体在静止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水流速度下的(P<0.05);附着15 d的果孢子萌发体在1.5 cm/s流速下的萌发生长最好(P<0.05),在静止条件下的萌发生长明显慢于其他流速下的各组(P<0.05)。光照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果孢子萌发生长的影响显著(P<0.05),这二者对盘状体和孢苗生长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对盘状体萌发出直立体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P>0.05)。光照时间为8–10 h,盘状体萌发直立体的百分率以及孢苗的高度明显高于其他光照时间下的各组。光照强度为35 µmol photons/m2·s时,盘状体萌发直立体的百分率以及孢苗的高度明显比其他光照强度下的高。研究表明,在舌状蜈蚣藻育苗生产中,可采取孢子刚附着时静水培养,附苗后15 d充气培养,并控制光照时间为8–10 h和光照强度为35 µmol photons/ m2·s。 相似文献
994.
饲料脂肪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分析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通过比较3种蛋白去除法对海参多糖含量的影响,优化海参多糖纯化方法;比较淋洗液浓度对单糖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海参中单糖分离的色谱条件。结果显示,Sevag法去蛋白的效果最好,在淋洗液为20 mmol/L Na OH的条件下分离岩藻糖、氨基半乳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乳糖;在淋洗液为160 mmol/L Na OH和200 mmol/L Na AC的条件下分离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各单糖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不低于0.998,检出限为2.5~50μg/L,加标回收率在83.6%~113.1%之间。该方法可测定海参多糖的中性糖、氨基糖和糖醛酸,可作为海参及其制品中的单糖分析及定量方法,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2012—2015年,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了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技术研究。结果显示:3年间长鳍吻鮈均能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培育成熟,2014年5月—2015年4月间培育存活率和成熟率最高,分别为85.3%~100%和77.3%~100%;对培育成熟的亲鱼进行了4种不同外源激素(PG、HCG、LRH-A2、LRH-A2+DOM)催产实验,结果为LRH-A26μg/kg+DOM 5 mg/kg合剂催产率最高,达88.3%;14、16、18、20和22℃5个温度组的受精卵孵化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时间(H)与温度(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0.573T2-30.393T+418.178,R2=0.982,P0.01),18℃和20℃组的孵化率分别为54.27%和56.07%,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表明长鳍吻受精卵适宜孵化温度范围为18~20℃。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零换水养殖水体中饲料蛋白水平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投喂4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生物絮团试验组(BF-20%、BF-25%、BF-30%、BF-35%)以及1个投喂35%蛋白的循环水对照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重复,每个养殖桶放养初始体重为(6.06±0.01)g团头鲂幼鱼25尾,养殖周期为6周。结果表明:(1)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2)BF-30%和BF-35%组和对照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显著高于BF-20%组(P0.05),各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BF-25%组、BF-30%组和BF-35%组的肠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F-20%组(P0.05),而BF-20%组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BF-25%组、BF-30%组和BF-35%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F-20%组(P0.05),而其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零换水条件下饲料中35%蛋白水平减少至25%并不影响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以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Kar.et Kir)幼嫩叶片为研究材料,利用CreatorTMSMARTTM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技术构建了天山雪莲叶片全长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达3.93×105cfu/mL,文库插入片段多在1 000 bp左右。随机挑取10个克隆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表明,100%为全长cDNA,大部分可以在GenBank中找到同源序列。天山雪莲叶片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为雪莲基因资源保存和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