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00篇 |
免费 | 2642篇 |
国内免费 | 35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41篇 |
农学 | 2161篇 |
基础科学 | 1818篇 |
4054篇 | |
综合类 | 21084篇 |
农作物 | 2921篇 |
水产渔业 | 1912篇 |
畜牧兽医 | 6454篇 |
园艺 | 2953篇 |
植物保护 | 17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3篇 |
2023年 | 854篇 |
2022年 | 1878篇 |
2021年 | 1846篇 |
2020年 | 1748篇 |
2019年 | 1732篇 |
2018年 | 1211篇 |
2017年 | 1960篇 |
2016年 | 1335篇 |
2015年 | 2017篇 |
2014年 | 2268篇 |
2013年 | 2475篇 |
2012年 | 3721篇 |
2011年 | 3627篇 |
2010年 | 3392篇 |
2009年 | 3130篇 |
2008年 | 3168篇 |
2007年 | 2847篇 |
2006年 | 2408篇 |
2005年 | 1898篇 |
2004年 | 1215篇 |
2003年 | 747篇 |
2002年 | 805篇 |
2001年 | 767篇 |
2000年 | 656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菜幼苗的作用机制,以菠菜幼苗为材料,采用菠菜幼苗盆栽试验,用G1(NPK)、G2(NPK+M1)、G3(NPK+M2)、G4(NPK+M3)分别对菠菜幼苗进行喷施叶面肥,蒸馏水为对照(CK),研究菠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对菠菜幼苗叶片的POD、CA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 {0.05 }),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随着菌肥中有效微生物浓度的增加,NPK与菌肥配施对菠菜幼苗叶片的POD、CAT、SOD活性也增加,直到菌肥中有效微生物浓度增加到1×10 +7个·g-1时,再增加菌肥中有效微生物浓度,菠菜幼苗叶片的POD、CAT、SOD活性均逐渐下降;而菠菜幼苗的MDA含量反之。经相关性分析,不同施肥对菠菜幼苗叶片的POD、CAT、SOD活性分别与MDA含量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而菠菜幼苗叶片的POD、CAT、SOD活性两两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993.
利用4个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配成正反交组合,在对杂种后代进行SSR-PCR真伪鉴别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后代的不同性状进行t检验和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这7对正反交组合后代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均差异不显著,仅有一对父母本细胞质源相同的正反交组合后代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当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 Hitam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低,为18.8%和18.9%;当以细胞质源为Badila的崖城58-47作母本时,子代黑穗病发病率较高,为28.8%和28.4%。以细胞质源为Black Cheribon的不同亲本作母本时,其后代真杂种率在91.7%~98.8%之间,而以细胞质源为Bandjarmasim Hitam和Kaludia Boothan作母本时,得到真杂种率低于70%的后代群体。说明虽然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细胞核遗传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同细胞质源仍在花粉育性和抗病性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细胞质源的甘蔗亲本与甘蔗主要性状遗传表现的相关性,为甘蔗育种利用优异细胞质源以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发掘甘蔗优异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995.
不同浓度NaHSO3处理对菠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NaHSO3(0.1,0.2,0.5,1.0,2.0,5.0 mmol/L)对菠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HSO3促进光合速率,高浓度的NaHSO3抑制光合速率,0.5 mmol/L为促进光合速率的最佳浓度.分析认为,低浓度NaHSO3下菠菜光合色素、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RT)、原初光能转化效率(¢PSⅡ)升高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降低是NaHSO3提高菠菜光合作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浆期短暂高温胁迫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为了明确灌浆期不同阶段短暂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生长的影响,以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麦30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25℃/15℃)精确控温和人工温室形成绝对高温胁迫的条件下,分析了灌浆期不同阶段5d短暂高温胁迫对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期不同阶段短暂高温胁迫处理中,两个小麦品种均表现为:前期高温胁迫对粒重影响最大,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高温胁迫处理时期的后移,粒重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后期(花后25d)高温胁迫对粒重影响不显著。灌浆期缩短是导致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利用荧光标记微卫星技术对雪山鸡MHC基因Ⅰ~Ⅳ区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血型判断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血型与部分抗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雪山鸡MHC-Ⅰ基因观察杂合度为0.6075,多态信息含量为0.5382;MHC-Ⅳ基因观察杂合度为0.7975,多态信息含量为0.7668。雪山鸡血型较为复杂,主要血型有B2、B5、B13、B21、B22、B76。其中,B2综合抗性指标显著好于其他血型(P<0.05)。该结果为利用血型进行抗病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8.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错带,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近百年来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湿地土壤的N2O排放通量。为探明外源氮对滨海围垦稻田土壤N2O还原潜力的影响,选取长江口崇明岛东滩芦苇湿地和围垦区不同围垦年限(19、27、51、86年)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形态外源氮后研究湿地土壤N2O还原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氮添加条件下芦苇湿地土壤N2O还原速率最高,为36.6 μg·g-1·d-1,相比围垦19年稻田土壤提高了103%;添加硝态氮条件下围垦86年稻田土壤N2O还原速率最高,是围垦19年稻田土壤的3.9倍,添加铵态氮和硝态氮条件下稻田土壤N2O还原速率年增长率分别为0.37和0.69 μg·g-1·d-1·年-1,比无氮处理分别高出140%和343%。对于同一样地土壤而言,外源氮输入对其N2O还原速率的影响效应各异。其中,与无氮对照相比,添加铵态氮条件下芦苇湿地土壤的N2O还原速率降低了32%,而添加硝态氮条件下围垦86年稻田土壤的N2O还原速率增加了91%。相关性分析发现,稻田N2O还原速率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率、SO42-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围垦区水稻生产中,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稻田土壤的N2O还原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999.
秸秆旋埋还田后空间分布效果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旋耕机(TR)、秸秆旋埋还田机(SR)和深松+秸秆旋埋还田机(SSR)进行了秸秆还田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对比。通过设计的秸秆三维坐标测量装置对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坐标进行了测量,并在三维绘图软件中还原了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状态,及秸秆在三维图中量化及可视化显示。对取样立方体进行分层、横向及纵向划分等探究了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及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利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并与田间试验设定了相同的作业参数,在仿真作业完成后,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Geometry Bin计算区域内秸秆数量,并分别对应实际田间作业的分层、横向和纵向划分。在分层处理中,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SR和SSR埋入土壤中的秸秆量都明显大于TR,尤其是埋入土壤下层的秸秆量均是TR的数倍。TR、SR和SSR作业后各层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均呈递减趋势,其中SSR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8. 8%和28. 7%。3种耕作装备下仿真值与实测值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平均误差为9. 6%。横向和纵向划分中,TR、SR和SSR的各区域秸秆占比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变异系数无绝对规律,SSR的变异系数均最小。离散元仿真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SSR秸秆还田后,秸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均匀性均最优。离散元仿真较好地拟合了实际田间作业后秸秆的空间分布状态,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