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54篇 |
免费 | 2643篇 |
国内免费 | 352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36篇 |
农学 | 2161篇 |
基础科学 | 1817篇 |
4047篇 | |
综合类 | 21060篇 |
农作物 | 2915篇 |
水产渔业 | 1912篇 |
畜牧兽医 | 6451篇 |
园艺 | 2950篇 |
植物保护 | 17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3篇 |
2023年 | 854篇 |
2022年 | 1878篇 |
2021年 | 1845篇 |
2020年 | 1748篇 |
2019年 | 1729篇 |
2018年 | 1211篇 |
2017年 | 1959篇 |
2016年 | 1334篇 |
2015年 | 2016篇 |
2014年 | 2267篇 |
2013年 | 2474篇 |
2012年 | 3716篇 |
2011年 | 3619篇 |
2010年 | 3386篇 |
2009年 | 3127篇 |
2008年 | 3167篇 |
2007年 | 2840篇 |
2006年 | 2404篇 |
2005年 | 1894篇 |
2004年 | 1215篇 |
2003年 | 746篇 |
2002年 | 804篇 |
2001年 | 767篇 |
2000年 | 655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2年 | 7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本试验利用染色体银染技术,对纯隐性黑色互助猪,纯显性白色约克夏及其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和杂交三代的体细胞分别进行核仁区染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的Ag-NORs平均数与毛色之间具有极强的正相关(r=0.945)。 相似文献
72.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三种猪Ⅰ型干扰素(porcine interferon,pIFN)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长白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了三种猪干扰素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获得的猪干扰素α1基因序列全长570bp,编码189个氨基酸,获得的猪干扰素α2基因序列全长540bp,编码179个氨基酸,获得的猪干扰素β基因序列全长563bp,编码186个氨基酸。三种猪Ⅰ型干扰素基因与已知猪Ⅰ型干扰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可达99%~100%。 相似文献
73.
74.
江河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草地最高。从时间尺度看,人工2龄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黑土滩"退化草地明显升高,随着建植期的增加,人工4龄草地各测定指标明显下降,而人工6龄草地各测定指标再次升高。4种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土壤微生物量磷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5.
奶牛无浆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边缘无浆体(Anaplasma marginale)高度保守的msp5基因,建立了奶牛无浆体病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与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温氏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牛白细胞DNA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表明可检测到约200个感染红细胞。利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西部多个养牛场送检的140份血样进行检测,其中曾出现过高热、气喘、流涎和贫血等临床症状的"无名高热"奶牛血样95份、无临床症状奶牛血样45份,结果有上述临床症状奶牛PCR血样阳性率为44.2%,无症状奶牛血样PCR阳性率为13.3%。从而证实无浆体是引起奶牛"无名高热"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76.
一株无血凝性兔出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衣壳蛋白VP60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无血凝性的致病性兔出血症病毒(RHDV),命名为Yaan-1。HA试验测得该毒株原代及经兔体传3代后的肝毒在25℃、37℃和4℃时均无血凝性;但在琼脂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中均可见分离株与常规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nm左右的病毒粒子。采用RT-PCR方法将Yaan-1株的衣壳蛋白VP60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分析表明VP60基因序列全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注册号为DQ069280),并与世界各国的常规RHDV分离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为90.0%~98.0%,氨基酸同源性为94.1%~99.0%,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衣壳蛋白C、E区;同时对Yaan-1株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跨膜区等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无血凝性RHDV中国分离株,丰富了地方毒株资源,为明确我国地方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以及对VP60蛋白分子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7.
78.
79.
SOE PCR重构SLA-Ⅰ复合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剪接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中间加一富含甘氨酸/丝氨酸的linker(G4S)3,将SLA-Ⅰ重链基因SLA-2和轻链基因β2m连接,形成复合体基因链SLA-2-(G4S)3-β2m,然后将复合体基因链克隆入p2X表达质粒,导入受体菌TB1并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利用SOE PCR技术成功得到了复合体基因链SLA-2-(G4S)3-β2m,并且克隆入p2X载体。SDS-PAGE检测表明,复合体基因导入宿主菌后获得了融合蛋白MBP-SLA-2-(G4S)3-β2m,大小为84.1 ku。试验结果为今后在体外进行相关基因重组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分别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和杆菌肽锌,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以下日粮:试验A组为基础日粮组(对照组)、试验B、C组均为基础日粮+酵母β-葡聚糖75mg·kg-1、试验D组为基础日粮+杆菌肽锌60mg·kg-1。试验全期共28d,每日记录犊牛采食量、每2周逐一称重并计算日增体质量,在试验第21天晨饲时,给A、B、D3组犊牛口服大肠杆菌(O141∶K99)肉汤培养基进行攻毒,C组继续正常饲喂。于试验第28天晨饲前,采集犊牛直肠内约10cm处靠近上壶腹黏膜部的粪便样品用于测定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攻毒前,B组犊牛0~14d和14~21d两阶段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26.18%和24.93%(P0.05);攻毒后,B、D组21~28d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30.38%、30.82%(P0.05)。试验各期F/G,B、D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与A组相比,B、D组犊牛攻毒后12和24h时,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D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降低(P0.05);C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显示,B、C两组条带数多于A、D组,且C组与A、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试验组犊牛的总菌区系相似性处于50%~7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75mg·kg-1酵母β-葡聚糖可改善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