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84篇 |
免费 | 427篇 |
国内免费 | 58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19篇 |
农学 | 344篇 |
基础科学 | 239篇 |
567篇 | |
综合类 | 3539篇 |
农作物 | 562篇 |
水产渔业 | 340篇 |
畜牧兽医 | 1292篇 |
园艺 | 651篇 |
植物保护 | 2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335篇 |
2021年 | 289篇 |
2020年 | 314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372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375篇 |
2014年 | 406篇 |
2013年 | 425篇 |
2012年 | 614篇 |
2011年 | 639篇 |
2010年 | 604篇 |
2009年 | 556篇 |
2008年 | 513篇 |
2007年 | 509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349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行内疏枝和生长延缓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与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中因播种量高、密度大、造成种子产量低的问题。2001~2002年,在甘肃酒泉进行行内疏枝与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和烯效唑(S3307))对种子产量影响的两个试验,并测定种子标准发芽率。结果表明,与未疏枝相比,秋季行内疏枝后,生殖枝密度和荚果的败育种子数降低23.8%和55.6%,生殖枝结荚花序数提高28.1%,种子产量由563.8提高到763.3kg/hm2,增产35.4%(P<0.05);秋季行内疏枝,翌年分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可以有效抑制植株生长,其中以烯效唑有效成分含量0.15和0.20kg/hm2的效果较为明显,收获期株高较对照分别降低19.4%和17.8%,而每个结荚花序的荚果数提高16.5%和25.3%(P<0.05)。与对照(640.4kg/hm2)相比,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后,种子呈增产趋势,其中多效唑(有效成分含量1.0kg/hm2)幅度最大,增产39.1%;烯效唑0.15和0.20kg/hm2处理,种子硬实率较对照分别降低7%和6%;烯效唑有效成分含量0.10kg/hm2处理,硬实率较对照提高7%(P<0.05);对于植株密度过大的种子田,行内疏枝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否则只用生长延缓剂控制株高,提高种子产量的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42.
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象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改良的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外源激素组合对不同发育时期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幼穗离体培养最适长度为2~5 cm;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0 mg/L 2,4-D 0.05 mg/L KT和4.0 mg/L 2,4-D 0.10 mg/L KT时,颗粒状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79.0%和72.6%;转入添加3.0 mg/L 2,4-D 0.2 mg/L 6-BA的继代培养基,分别有40.9%和74.0%的愈伤组织保持颗粒状结构;在添加2.0 mg/L CPPU 0.01 mg/L NAA和0.50 mg/L KT 0.5 mg/L IAA的分化培养基上,经过继代培养后的颗粒状愈伤组织的成苗率分别为36.4%和38.5%,总成苗率达50.2%和43.9%.3片叶大小的幼苗转入附加NAA 0.50 mg/L的1/2 MS壮根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在继代培养过程中逐代选择外表呈白色、干燥、紧密、颗粒状的愈伤组织,是提高其植株再生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常见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拓扑的地理空间数据数据模型.该模型将实体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空间表现力,能支持GIS数据和制图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并能够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属性和拓扑关系一致性的实时维护.实践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空间数据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4.
45.
4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分离株血清亚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兔制备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高免血清,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从广西发病鸡群分离的4个IBDV代表性流行毒株和2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毒株被分为2个血清亚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亚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D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及时掌握广西IBDV流行毒株的抗原变异并为研制更有效的适合本地使用的IBD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甘南夏河高寒草甸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秋季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至2014年连续5年对甘南夏河高寒草甸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ye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分布与其地形、植被因子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两小型哺乳动物秋季越冬前的栖息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其秋季栖息地利用与地形和植被特征显著相关。高原鼠兔易选择坡地、半阳坡和坡中位的地形,而高原鼢鼠易选择平地、阳坡和坡底位的地形;植被盖度是影响高原鼠兔分布的重要因子。地上生物量非中等的平地是两小哺乳动物共存的主要分布地,两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动态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均显著相关(P0.05);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花苜蓿(Melissilus ruthenicus)、柴胡(Radix bupleuri)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pulchra)4种植物多度与两小型哺乳动物的分布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8.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感染宿主细胞首先是病毒与被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酸化的内吞泡运输进入细胞内,然后衣壳迅速解体,释放出基因组RNA,细胞受体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对口蹄疫病毒细胞受体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机制、复制过程、致病机理和疫病预防及治疗等,细胞受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论文就近年来FMDV整合素受体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九龙牦牛体型线性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头九龙牦公牛和252头牦母牛的9个体型线性性状进行主成份和因子分析,牦公牛被提取3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407%,分别是:体型综合信息因子、胸宽因子和十字部高--腰角宽因子;牦母牛被提取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1.93%,分别是:高度因子、后躯--长度因子、胸部特征因子、管围因子和胸宽--尻斜长因子。牦公牛3个因子表达式分值、牦母牛5个因子表达式分值,用于牦牛体型评估,具有较高的选育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