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15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1872篇
林业   1466篇
农学   977篇
基础科学   990篇
  2024篇
综合类   10647篇
农作物   1729篇
水产渔业   886篇
畜牧兽医   2748篇
园艺   1566篇
植物保护   849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983篇
  2021年   924篇
  2020年   866篇
  2019年   856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676篇
  2015年   967篇
  2014年   1136篇
  2013年   1321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743篇
  2010年   1651篇
  2009年   1511篇
  2008年   1473篇
  2007年   1398篇
  2006年   1264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622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浅谈我国养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我国养鹿业面临入世后的严峻挑战 ,基于国内和国际区域性养鹿业的现状和形势 ,从几方面扼要阐述了我国养鹿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2.
为了了解植酸酶在包埋状态下酶活及酶性的变化,分别对酶的释放情况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上升(P<0.01),60min时达到最大值;而未包埋酶释放出的酶活逐渐下降(P<0.01),60 min时达到最小值.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在30、40、50、60、70、80、90和10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残留的植酸酶活力下降(P<0.01).对于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7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仍保持在93%(P>0.05);当温度升高到80℃时,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才明显下降(P<0.01),不过在100℃时,仍能保持67%的酶活(P<0.01).对于未包埋酶,当温度升高到6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明显下降(P<0.01);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植酸酶相对酶活仅有23%(P<0.01).通过在统一温度条件下,对包埋酶和未包埋酶处理组的相对酶活的对比发现,在50℃以下时,二者差异不显著,当温度超过60℃时,包埋酶的相对酶活极显著高于未包埋酶.  相似文献   
73.
犬冠状病毒基因疫苗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VAX1为载体首次构建了犬冠状病毒病基因的3种真核表达质粒。首先将犬冠状病毒大熊猫株(CCVDXMV)纤突蛋白(S)、膜蛋白(M)和核蛋白(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将测序后的质粒pTS、pTM和pTN分别双酶切,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得到重组质粒pVAXS、pVAXM和pVAXN。将这3种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MDCK细胞,通过RT—PCR法进行转录水平的检测,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pVAXS、pVAXM、pVAXN转染MDCK细胞36h后就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在转染72h后可检测到3种目的蛋白的表达。动物免疫试验表明,3种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这为CCV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
结缕草属植物生殖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份生殖性状存在差异的结缕草(Z136)和中华结缕草(Z039)相互杂交,获得正反交F1分离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F1群体的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花序长度、每穗小穗数、小穗长度、小穗宽度、小穗长度/宽度进行遗传分析,以初步明确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个性状中,正反交杂交后代中每一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均超出了双亲的变异范围,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花序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生殖枝高度和每穗粒数,小穗长度和宽度的变异最小,花序长度的变异居中。2)花序密度、生殖枝高度、小穗长度和小穗长/宽正反交后代的观测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有母体遗传效应,花序长度、每穗粒数和小穗宽度正反交后代间的观测值无显著差异。3)花序密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为存在2对主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型,生殖枝高度、花序长度和小穗宽度正反交后代群体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A-0模型,即无主基因模型。每穗粒数正交为1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型,反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小穗长度的正交为无主基因模型,反交为1对主基因模型。小穗长/宽正交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1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2.72%,反交群体的最适遗传模型为B-2模型,即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8.81%。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新生仔猪生长性能、氮利用及体沉积的影响,探讨新生仔猪赖氨酸的需要量.选取4日龄、平均体重为(1-90±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新生仔猪46头,其中40头按窝别和体重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另外6头在试验开始时屠宰,测定体成分;各组日粮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27%(对照组)、1.37%、1.47%、1.57%及1.67%,饲养至21日龄.结果表明:1)1.47%~1.67%组仔猪21日龄体重、15~21日龄及4~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1.57%组平均日增重最大.1.57%组和1.67%组在15~21日龄及4~21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37%~1.67%组的仔猪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47%~1.67%组仔猪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1.27%~1.37%组(P<0.05).3)日粮赖氨酸水平未显著影响能量和脂肪沉积(P>0.05);随日粮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蛋白质的每日沉积量增加,147%~1.67%组显著高于1.27%~1.37%组(P<0.05),以1.67%组最大.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得出,4~21日龄仔猪日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1.57%,即赖氨酸含量为73.1 g/kg CP或0.85 g/MJ DE;仔猪每日赖氨酸需要量为2.43 g/d.  相似文献   
76.
研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SPR)检测氟罗沙星标准品的检测条件,绘制标准曲线,为实际检测提供依据。试验中采用氨基偶联法对芯片(SM5)活化及固定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对抗原在芯片表面的固定条件及抗体浓度的选择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芯片活化及抗原固定时,选用pH 4.5的醋酸缓冲液及50 mmol/L氟罗沙星-OVA偶联物可以得到较理想的固定响应值;试验中绘制标准曲线的最低检测限为1 ng/mL,检测范围为0~20 ng/mL。抗体1∶400稀释时可达到较低的检测限,为实际样品检测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77.
营养介导的TOR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它能够通过整合营养、能量、生长因子等信号调节细胞的增殖、体积增大及细胞周期进程。作者综述了TOR激酶的上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及氨基酸和能量等营养状况对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探讨营养调控体蛋白合成的机制及精准营养供给技术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开创性思路。  相似文献   
78.
以牛乳为原料,红曲霉为辅助发酵剂,制备霉菌成熟干酪,并对红曲霉干酪的理化性质、游离氨基酸、微观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红曲霉作为辅助发酵剂加工的干酪得率16.55%、蛋白质含量18.03%、脂肪含量33.40%、钙含量376.67 mg/100 g、水分含量44.47%、盐含量863.67 mg/100 g;在成熟过程中,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逐渐稳定的趋势;由微观结构可知,红曲霉对成熟干酪内部结构影响显著;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共鉴定出23 种游离氨基酸及32 种挥发性化合物,与对照组相比,在成熟期结束时,实验组干酪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平均增加58.8 倍,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与含量也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9.
80.
代乳粉对羔羊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旨在研究代乳粉对羔羊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宜的羔羊代乳粉营养水平和稀释比例。选择80只健康的小尾寒羊羔羊,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羔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试验。初生羔羊吃足初乳,于5天后分组,采用逐渐替代法,将母乳转换成3种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粉,分别以一定的稀释比例哺喂3组羔羊,另1组为对照组(喂纯羊乳)。结果表明:①饲喂代乳粉对各组羔羊的死亡率无显著影响。②试验1组的平均日增重(ADG)为193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25 g和试验3组的107 g,差异显著(P<0.05);而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为160.5 g,与其他3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血液指标中,血糖(Glu)值以试验1组最高,为3.84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2组(P<0.01);试验2组的血清尿素氮(BUN)值为16.89 mg/dL,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9.99 mg/dL和试验3组的8.76 mg/dL(P<0.01),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各组中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总蛋白(TP)含量试验1组最高为52.26 g/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3组(P<0.01),而与试验2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断奶羔羊平均每只每日进食的消化能和粗蛋白分别为9.21 MJ、106.92 g,哺喂营养含量和稀释比例适宜的代乳粉(试验1组)能促进早期断奶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