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66篇
  免费   9960篇
  国内免费   15209篇
林业   10951篇
农学   8795篇
基础科学   7572篇
  17262篇
综合类   76662篇
农作物   10858篇
水产渔业   6463篇
畜牧兽医   25305篇
园艺   12453篇
植物保护   8014篇
  2024年   1411篇
  2023年   3425篇
  2022年   7623篇
  2021年   7477篇
  2020年   6889篇
  2019年   6940篇
  2018年   5122篇
  2017年   7619篇
  2016年   5078篇
  2015年   7918篇
  2014年   8394篇
  2013年   9849篇
  2012年   13520篇
  2011年   13997篇
  2010年   13431篇
  2009年   11829篇
  2008年   11735篇
  2007年   10720篇
  2006年   8633篇
  2005年   6754篇
  2004年   4364篇
  2003年   2726篇
  2002年   2670篇
  2001年   2496篇
  2000年   2236篇
  1999年   79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6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3篇
  195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为了探究杜鹃花杂交育种规律,加快国内杜鹃花育种进程,本研究以云锦杜鹃、大白杜鹃、露珠杜鹃、蝶花杜鹃、映山红、羊踯躅为亲本进行了22个组合的常规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云南几种杜鹃的杂交亲和性、坐果率、杂交种子重量与萌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在杂交组合中作父母本均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坐果率21%~75%,杂交种子萌发率41%~88%,大白杜鹃次之,坐果率3%~66%,杂交种子萌发率76%~82%;杂交组合坐果率与母本的选择关系密切,母本亲和力越好坐果率相对越高;种子越重越有利于萌发,但萌发过程还同时受到环境因子和胚自身活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杜鹃花杂交育种具有借鉴意义,云锦杜鹃、大白杜鹃综合性状优良,杂交亲和性较好,可作为常绿杜鹃花育种的优秀亲本。  相似文献   
992.
丽江是云南重要的苹果老产区,病虫害连年发生,严重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了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在丽江市的玉龙、古城和宁蒗3个主产区,连续3年系统调查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找出了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其规律。调查结果显示:病害种类有2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6种、病毒性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4种。危害较重的有腐烂病、白粉病、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腐烂病在玉龙、古城和宁蒗3个产区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在宁蒗发病最为严重;褐斑病、斑点病和白粉病在3个产区差别不大。从季节动态看:腐烂病发病率相对稳定;白粉病发生高峰出现较早;斑点落叶病与褐斑病有着相近的动态规律。从年度动态来看:发病率基数存在差异,腐烂病、白粉病有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褐斑病与斑点落叶病年份间波动较大。苹果害虫有28种,危害相对较重的有苹果棉蚜、苹果黄蚜和红蜘蛛等3种,在不同产区和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和动态波动。该研究为云南丽江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对采自云南省元谋县的花椰菜丛枝病植原体感病植株进行组织培养。将带菌组培苗分别置于冰箱(4~8 ℃)低温保藏和光照培养箱中常温保藏,经定期观察和继代培养,结果表明:以感病植株的茎段作为组培材料,经丛生芽诱导培养可得到长势较好的花椰菜潜带植原体组培苗;同时,采用低温保藏可延长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每2~3月进行1次),期间每月在培养箱中补光3~7 d,在12个月后经PCR检测表明组培苗中仍含有植原体,达到植原体株系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珠江口水域秋季刺网的渔获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4年9月使用3种不同结构(单片、双重、三重)和不同网目尺寸(40 mm、50 mm、60 mm)的刺网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海上捕鱼试验,并从多样性和相异性两方面探讨了珠江口水域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3种刺网的渔获种类数、尾数和质量都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而减少;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1 000的优势种有所差异,但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是共同优势种。针对珠江口渔获个体大小悬殊的特点,分别以个体数和生物量为基础计算了该水域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欧氏距离法(Euclidian distance)计算,结果显示不同网目刺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差异性较高,而同一网目刺网差异性较低。从提高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恢复其生态稳定性来看,控制网目尺寸是当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南海中部海域夏季叶绿素a浓度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7月~8月南海中部海域(12N~18N,110E~117E) 调查获得的水柱方向上连续的叶绿素a浓度(Chl-a)数据,分析了南海中部海域夏季Chl-a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中部海域Chl-a垂向分布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30~70 m水层出现Chl-a高浓度区;2)次表层Chl-a最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maximum,SCM)强度变化为0.94~4.69 mgm-3, 平均为1.90 mgm-3, 是遥感表层Chl-a平均值的18.10倍,SCM深度变化为4~75.36 m,SCM厚度变化为19.01~80.36 m;3)从断面分布来看,局部海域Chl-a垂向分布受到上升流的显著影响,断面A上沿岸上升 流区表现出明显的SCM强度大、深度浅和厚度大的特征, 而断面B上中沙群岛岛礁上升流区同样表现出SCM强度大、深度浅的特征,但是厚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6.
为探明急性温度胁迫对银鲳( Pampus argenteus) 幼鱼生化指标的影响, 该实验设计了3 个温度梯度, 即22 ℃、27 ℃和32 ℃, 以27 ℃为对照组, 胁迫时间48 h, 分别测定胁迫前后其代谢酶、离子酶活性以及血清中离子浓度。结果显示, 2 个实验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的变化趋势相反, 肝脏谷草转氨酶( GOT) 的变化趋势也不同; 2 个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 AKP) 变化趋势相反, 而酸性磷酸酶( ACP) 变化趋势相同, 乳酸脱氢酶( LDH) 在 22 ℃实验组出现波浪式变化( P 0. 05) ; 血清钠( Na+ ) 、钾( K+ ) 、氯( Cl- ) 、钙( Ca2+ ) 在各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鳃Na+ /K+ -ATP酶活性在32 ℃实验组出现下降趋势, 肾脏Na+ /K+-ATP酶活性在22 ℃实验组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P 0. 05) ; 2 个实验组鳃Ca2+/Mg2+-ATP酶活性和肾脏Ca2+/Mg2+-ATP酶活性皆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急性温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银鲳幼鱼的正常代谢,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胁迫, 以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花刺参( 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 体壁在不同水煮温度( 50 ℃、60 ℃、70 ℃、80 ℃和90 ℃) 和时间( 10 min、20 min 和30 min) 条件下的失重率、蛋白溶失率、横截面形态结构、新鲜体壁含水量和最大转变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 新鲜花刺参体壁含水量约为93. 67% ; 随着温度和时间的递增, 体壁水煮于50 ~60 ℃开始收缩失重, 失重率逐渐升高; 从70 ~80 ℃开始蛋白溶失率逐渐升高; 新鲜体壁最大转变温度为73. 5 ℃, 与海参体壁收缩和蛋白溶失发生温度相一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体壁横截面形态结构发现, 体壁胶原纤维网络密度从70 ℃开始显著升高, 并出现空洞。因此, 花刺参的水煮条件应为70 ℃加热20 ~30 min, 或80 ℃加热不超过10 min。  相似文献   
998.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香格里拉县高原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优势科明显,有种子植物44科155属431种,禾本科、毛茛科、蓼科、玄参科、伞形科等12个科优势明显;湿地植物热带成分影响较小,温带性质明显,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上则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植物种中中国特有种丰富,与中国西南(四川、贵州、西藏)联系紧密;湿地植物外来种数量较多,区系次生度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9.
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碳氮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73992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各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明显,介于45%~50%;凋落叶的氮含量是皮和枝的2倍多,氮含量大小排序为碎屑>叶>果>枝>皮。碳氮元素养分年归还量为332586kg/(hm2·a),其中:碳归还量为326748kg/(hm2·a),氮归还量为5839kg/(hm2·a);C/N值为5596,高于同试验区其他树种,大小排序为皮>枝>果>叶>碎屑。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r)试管正常苗与玻璃化苗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玻璃化试管苗叶片和茎的解剖结构与正常试管苗有显著差异。前者叶片肥厚,无角质层,上表皮细胞多肿胀破裂;叶肉中栅栏组织退化消失,海绵组织细胞体积膨大,液泡化,某些区域细胞壁发育不完全,出现大的裂隙腔;叶片维管束退化;茎部表皮不完整,皮层和髓部组织的细胞皱缩变形,维管组织分化不完全等。这些结构上的畸形发育是影响披针叶黄华试管苗正常生长和增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